雖說稱心的死,直接原因是張繼告了一狀,而使得李世民知道了稱心進入九成宮之事,然而歸根結底,此事的起源還是在於李承乾寵愛稱心,而荒廢了政務學業,讓李世民疼新不已。就算是張繼沒有來打小報告,李世民誅殺稱心,也是遲早的事。
可是,李承乾沒有看到這點,他一方麵怪罪張允文不守信用,唆使其子向李世民告狀,呃,至少他是這般認為的。另一方麵又埋怨李世民,埋怨長孫皇後,甚至是於誌寧來。
當稱心的屍體被扔出宮外,李承乾派人出去,將稱心斂棺入葬,算是盡盡人事,了了這兩年來的緣分吧!
不過也不知是不是稱心的死對他打擊太大,這李承乾竟然做出一件讓人大跌眼鏡的事情。他竟然在宮中為稱心立像立牌位,對其參拜。這件事情傳到李世民耳朵裏,李世民當下便派人將這像和牌位全部搗毀。若是此事傳出去,皇家顏麵何在?
同時,還將李承乾叫到身邊來,劈頭蓋臉的罵了一頓。李承乾悻悻而退。
卻再也沒有在表麵上做出什麼出格的舉動了。
而李世民的注意力也漸漸從李承乾身上移開了。此時他正在為封禪的事情苦惱著。
今日朝會之上,太史令薛頤提出停止封禪之事,其理由是昨夜夜觀星辰,見有彗星掠過中天,孛於太微,實乃大大的不吉之兆。
此言一出,李世民不由一愣,而群臣嘩然。
為了這場封禪儀式,李世民和朝中大臣在貞觀十一年的時候,便開始準備,一直到現在,終將禮儀定下,開始準備封禪的物品了,隻等時間一到,便攜朝中大臣與四夷使臣,於泰山封天禪地,成就萬古之名了。
而如今,這太史令薛頤卻是說道星象有異,停止封禪,這又如何能讓那些摩拳擦掌的大臣讚同呢?
當下,便有數名官員上書,說朝廷為封禪之事,準備日久,若是中途偃旗息鼓,恐是不妥,不如東遊封禪之時,多加派人手,調集精銳士卒,沿途隨行,若真有什麼動靜,也好應急處理。
此言卻是遭到了眾多大臣的反對,其中,以褚遂良最為堅決。他說什麼天象人意,皆不可抗,若是逆而行之,後果實不能測。
這場爭論一直爭了兩日,最後,李世民還是下令,停止封禪。
停止封禪的詔書詔告天下之後,那薛延陀使臣不敢耽誤,再次將情報送回薛延陀。然而,等到那送信的使臣剛剛到達漠南,發現那裏已經是烽火一片了。
東宮之內,李承乾無力的打了一個嗬欠,端起幾案上的一杯葡萄酒,慢慢喝下。
看到李承乾這般模樣,就連紇幹承基這位李承乾的心腹也不由搖了搖頭。看著李承乾的狀態,眼中閃過一絲無可奈何。
自稱心死了之後,李承乾又被李世民訓斥一頓之後,精神狀態及其萎靡,情緒低落,做起事情來也是有其無力的。如今,每日也不處理政事,也不跟著老師學習,整日飲酒作樂。
那些東宮屬官,除了太子太師太傅等人之外,任何人都不被李承乾放在眼裏。而那太師太傅有是朝中重臣,少來東宮,所以,李承乾整日都處在一種無人管教的狀態之中。那些前來授課的老師已經對李承乾徹底失望了,每日來到東宮,坐在那教學之處,然後閉目養神,估摸著時間到了,便拿起書本閃人。
“殿下何故萎靡至此?”正在那紇幹承基垂首沉思的時候,忽地一個聲音響起。一聽到這個聲音,紇幹承基猛的回過神來,望著麵前的老人,滿是感慨的說道:“於詹事,你回來了!”
這老人正是前不久在九成宮中向李承乾辭行的於誌寧。如今,將近兩個月過去了,這於誌寧再次回到了東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