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久這樣一天天過去,刑部和大理寺那邊沒有準備查案的跡象,看來那兩個老狐狸還真的準備拖下去。不過這一直拖著也不是辦法,既不想得罪東宮,又不想得罪魏王府,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張允文在查出線索之後,也將此事按了下來,反正有兩人頂著,就算李世民責怪下來,也有他們做擋箭牌。
在這期間,又出了一件大事。當守衛皇宮的衛士一早打開宮門時,發現門口放著一個大的粗布包裹。打開一看,裏麵卻是一個白木盒子,盒子之上寫著“萬歲親啟”四個大字。衛士在檢查一遍之後,隻在盒中發現一本奏章和一封鼓鼓的信封,不敢怠慢,交給了李世民。
當李世民打開奏章看了之後,麵色低沉,半天也沒說上一句話。
這奏章卻是有人以密信的方式狀告當朝太子李承乾私奪良田,謀害人命等,共計列出了七大罪狀。
李世民猶豫片刻,還是將這封奏章待到朝堂之上,讓群臣看看,問問他們當如何處置。
群臣一瞧見這奏章內容頓時知道了此乃是魏王李泰幹出來的,肯定是對前麵刺殺之事的報複。眾臣麵麵相覷,卻不知如何作答。
終於,經過一陣商議,李世民當庭將李承乾訓斥了一頓,然後又賞賜了一些東西。至於李泰,也是獲賞無數。在這種和稀泥的手段之下,無論是李承乾還是李泰,都是緊緊抿著嘴唇,默默不語。
到四月初的時候,那在齊州調查了大半個月的刑部尚書劉德威終於返回了長安,並在當日向李世民提交了一份長達十五頁的奏章,上麵詳細的記述了李佑自就藩之後,在齊州所做一切,還有李佑謀反之後,齊州父老又是如何待之,其中,著重提了一下羅石頭、高軍狀、杜行敏等人。
看了這份詳盡在奏章,李世民沉吟良久,宣布了對李佑的處理結果。李佑因謀反之罪,被貶庶民,雖然罪責深重,但念其多為小人蠱惑慫恿,特免其死罪,流於嶺南。另將其名於宗族之中除去,賜姓為木,不得再用李姓,
至於李佑同黨,被誅者四十四人,至於被脅迫者,則是免去一死。
除此之外,李世民還降下聖旨,敕贈羅石頭亳州刺史。以高君狀為榆社令,以杜行敏為巴州刺史,封南陽郡公;其同謀執祐者官賞有差。
另外,免去齊州三年賦稅,派出大臣安撫齊州百姓不談。
除卻這些賞罰之外,劉德威還提交了一份名單,上麵記錄著一些與李佑交往甚密,卻沒有參與謀反的人員名字。他認為,很有必要對這些人進行詳細調查。
而那紇幹承基的名字便在其中。
李世民沉吟片刻,淡淡的說道:“這些人也卻是該查一查!對了劉愛卿,前些日子發生過魏王遇刺一案,朕著令崔愛卿、盧愛卿聯合查辦,卻不知如今查得怎樣了!”
劉德威一愣,轉過頭瞧了那崔侍郎一眼,對李世民道:“微臣才從齊州返回,尚不知曉此事!不過陛下放心,臣一定好好的督辦此事,爭取早日查出凶手出來!”
“好!”李世民撫掌讚道,“有了劉愛卿這句話,朕就放心了!對了,劉愛卿啊,朕已經派出張允文領調查院一部前來協助刑部與大理寺,若是需要什麼,直接與張允文商量便是!”
劉德威垂首一揖:“微臣遵旨!”
李世民看到劉德威恭敬的模樣,不由滿意的點點頭。
朝會散去之後,那劉德威便直接找到了張允文:“張將軍慢走,老夫有事相商!”
張允文停住腳步,看著劉德威:“唔,劉尚書有何事啊?”
劉德威微微一笑:“張將軍請!我等邊走邊說!”
張允文也做了一個“請”的手勢,二人並肩走在出宮的路上。
“嗬嗬,聽說張將軍精通刑訊之道?”默默的走了一段路這劉德威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