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長期不懈地學習(3)(1 / 2)

學習與工作相伴

新知識,新技能層出不窮並加速出現,於是生活中每天都有新情況、新挑戰,都天都要麵對新事物。我們如何處理這種情況的呢?學習與工作相伴,工作就是學習。

據日本科學家研究發現,人的一生工作所需知識,90%是工作後學習的。這個數據足以說明參加工作後學習的重要性。

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除了為員工提供廣泛的通過課堂進行學習的機會外,更重視讓員工在崗位上學習,為員工提供在IBM不同的職能部門工作的機會,讓員工在工作中成長。為此,IBM在公司內部實行崗位輪換製,根據員工需要定期輪換。

工作是任何職業人員的第一課堂,要想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勝出,就必須學習從工作中吸取經驗、探尋智慧的啟發以及有助於提升效率的資訊。

1981年,艾倫從大學畢業就加入了IBM。艾倫初出茅廬,在實際工作中似乎對任何陌生的事物都沒有信心,比如寫一份像樣的工作簡報。

為了幫助新員工在公司中快速成長,IBM實行一種“師徒製”,為新員工指定一名資深的IBM員工做“師傅”,幫助新員工解決他們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與挑戰。

艾倫的“師傅”是他的經理。在經理的刻意培養以及實際工作的鍛煉下,艾倫的工作技能不但迅速提高,而且變得非常自信。艾倫自加入了IBM後,也經曆了許多專門的培訓,但他對各個崗位的任職經曆更加珍惜。他認為:“在實際工作中的經曆有時比一些培訓課程都有用,因為很多培訓畢竟是概念化、理論性的東西,不如在實踐中體會深刻。”

艾倫在IBM工作已經20多年了,更換了10多個崗位。每一次變換崗位,艾倫都覺得受到新的挑戰,而且可以讓他熟悉公司運作流程中的更多環節。更加重要的是,每一次的崗位變換都給艾倫帶來了新的學習機會,帶來新的曆練。

正是由於這種在職教育,2000年初,艾倫被任命為負責亞太地區市場的高級經理。追尋艾倫的“純藍”成長為“深深藍”的發展道路可知,在職教育在艾倫的成功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每個人既有的知識和技能很容易過時,因此要“不斷自我更新”才能避免工作上的危機。然而,大多數年輕人都放棄了這種“更新”機會。工作每天都有新情況、新挑戰,每天都要麵對新事物,學習應與工作相伴,工作就是學習。傑出的人物會掌握每個機會學習、發展技能以及尋求挑戰的任務。

通過在工作中不斷學習,你可避免因無知滋生出的自滿,從而影響損及你的職業發展生涯。所以,不論是在職業生涯的哪個階段,學習的腳步都不能稍有停歇,要把工作視為學習的殿堂。

柯達對工廠管理人員與員工開展的培訓包括課堂理論培訓和車間現場實踐,盡量把課堂學習與車間現場實踐結合起來。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提高,把做對了的事情變成理論,把經過驗證的理論去做對。把實踐與學習相結合的方法,比先講理論後實踐更有效。

傑出的員工應該堅持實踐和學習。對於每一個人來說,不斷學習是他進步、發展的保障,但是,學習並不是盲目的,而是要與實踐相結合的。一個員工隻有在學習中提高,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才能保障職業生涯的順利發展。

從第一部民用相機,到全球首創數碼相機,從為人類的電影樂事業奠定基礎,到記錄人類首次登月探索茫茫宇宙,柯達每一次技術革命與進步的腳印上都凝結著堅持實踐與學習的重要性。柯達沒有離開“人”這個核心,而柯達人從沒有放棄堅持實踐與學習,特別是產品研發部門的成員。

沃恩·巴頓1994年加入柯達美國總部的研發部。當時,正值柯達向市場推出首部民用數碼相機。馬頓對數碼技術非常喜愛,在工作之餘,積極研究這方麵的理論,加強自身的理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