嫻是高中時的同學,高考時我們約定同報北大,以便能長相廝守,在生活學習上互相幫助,互相照顧,共同進步,為追求的理想患難與共,但,事與願違,在經曆了一場生離死別式的思想鬥爭後,我倆決定;各奔前程,畢竟距離也是一種美麗,我們堅信: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從此,兩顆本應不即不離的心獨自跳躍在兩個陌生的城市,由於“獨在異鄉為異客”,更因為沒有嫻的愛情的滋潤,沒有她慎密的心思為我粗心大意提醒,初來乍到時我生活在崩潰的邊緣,每日以憂愁澆麵,神魂顛倒,對生活失去了信心與勇氣,無數次,我選擇了放棄,但又無奈的否決自己的幼稚的渴望,為了長遠的幸福美滿,必須承受一切苦痛。這也正是愛情考驗的一道坎,真愛與否正是從這開始,我不能做負心的薄情郎,我要用行動來證明對嫻的一片癡心。
於是,萬水千山的阻隔在我們鴻雁傳情和愛情熱線的牽連下拉近了,我們又可以互訴衷腸,表達相互之間的愛慕之情,兩地的文化,兩種感受在彼此的碰撞中產生了共鳴,我漸漸釋懷,情願如此的獨立麵對生活的挑戰。既可考驗自己的意誌和毅力,又可同時領略兩種不同風格的文化氣息,我開始為本是慘烈的兩地分居慶幸。
每一封嫻的娟娟細字的書信,我如獲至寶,愛不釋手,咀嚼和琢磨信中的每一字眼;分享她的快樂與喜悅,擔負她的每一分憂愁與傷痛,比天天見麵更覺有味,更有神秘感,沒有必要為當麵難堪而羞以啟齒,並且,直麵闥咧揮幸淮危?ü?員恃鄖槿純稍偃?魄糜胄郎停?還可以當作愛情過程的見證,我更加無悔於現實的孤單隻影。
每當拔通電話,聆聽嫻的柔聲細語,娓娓道來,我徹底陶醉,雖然初冬冷風侵襲,手腳麻木,但心裏熱乎乎的好像烈火在燃燒,嫻的每一個音符,穿越空間的距離,滲透進自己的血液,渾身舒暢,一天學習和生活的壓力和酸楚,都煙消雲散,化為烏有了。也許,當自己佇立寒風中手拿電話筒的姿式時有人在不遠的旁邊投來嘲諷和鄙視的目光,但我不為此而畏縮,恰恰相反,我在內心輕蔑他們的淺薄與無知。其實,我不是在自討苦吃,而是在享受和沐浴溫馨的愛的賜予。“未愛的人應該尋求他的愛。在愛的人應該培植他的愛。被棄了的人應該建築他的新愛。”那些譏笑自己的人當明白這個真理。
不要以為愛的滋味是甜的。不是,愛是沒有所謂滋味的。至少,是沒有世上所謂甜的滋味的。最初的一吻不是甜,最後的一吻也不是甜。雖然你見了你的愛者有時笑,但笑的意又並不是滋味的甜。但是,愛的滋味也不是所謂苦。甜是虛浮,苦是淺薄,愛的滋味決不像這任何一樣的單純,愛是一切的滋味。
愛的滋味存在於你的不知之中。在你要像世上的學者一樣的學者提起試驗管作出性分析的時候,在你的意識起了這樣咀嚼時,在你的咀嚼之中,你的愛已經很狡獪的逃往別人的懷中去了。
因此,我小心翼翼地珍惜這份情緣,雖然距離給予了無限的遐想,但又恐懼於空間的距離可能會淡漠彼此,於是,在權衡思量後,我決定在沒有預先告知嫻的情況下去看望而卻步的她,
是因為分別的日思夜想,魂牽夢繞,更是為了剌探嫻是否已另找新歡,背叛自己,即使我的閉幕近乎自私無情,但我認為愛情是吝嗇的,決不容許這純結高尚的兩人世界飄上半顆“塵埃”!
在那個秋高氣爽的陽光燦爛的午後,我來到了嫻經常向我介紹的那山清水秀的城市,雖然周圍是風景名勝,但我的心思卻驅使我不要忘乎然所以,我悄然光臨嫻的學校,無聲無息舉止言行真像個竊賊,為了全麵把握嫻的日常起居乃至內心世界,我決定從嫻的身邊的女舍友的旁敲擊,在無數次的天花亂墜的漫天過海的詢問下,我的陰謀詭計一步步得逞,但結局都不是我由衷的“小人氣量”雖然我暗喜於我的幸運,更多的,我為我此行的目的而自漸形穢,愧疚不已。
“嫻很奇怪,整天穿梭於校宿舍與教室之間,埋頭苦讀,不為外界的幹擾,其實,很多男生在盡力追求她,想方設法接近她,向她表達愛慕,因為嫻的溫柔美麗,冰清玉潔,心地善良,我們幾個女生也曾經數次苦口婆心地勸慰她不要再對那個遙遠的男友心存幻想,因為男人很容易在此情況下變心。追求她的那些男生不乏佼佼者,我們常說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愛情這微妙的東西往往在自己的優柔寡斷或傳統保守下溜走。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可是,嫻卻死心踏地堅信她心中的男人不會離開她。她有堅韌的毅力,她發誓會等待他回來的那一天。我們幾個很為她可惜,但又欣賞與佩服她的癡情不改,她所愛的那個男人應該知足,應該為擁有她而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