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相結合
專注的員工之所以能夠專注工作,主要是能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相結合,一方麵是為了給公司創造效益,另一方麵是為了自身的發展。
在今天這種狂熱而高度競爭的經濟環境中,有很多職員工作時總是三心二意,不能專心致誌於本職工作,不能用心去做好每一項任務。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很關鍵的一點就是沒有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相結合。
或許你的老板並不是一個睿智的人,他沒有注意到你所付出的努力,也沒有給予相應的回報,那麼你也不要懊喪,你可以換一個角度來思考:現在的努力並不是為了現在的回報,而是為了未來。我投身於職場,是為了自己而工作。人生並不是隻有現在,而是有更長遠的未來。固然,薪水要努力多掙些,但那隻是個短期的小問題,最重要的是獲得不斷晉升的機會,為未來獲得更多的收入奠定基礎。更何況生存問題需要通過發展來解決,隻盯著眼前利益,得到的永遠不會太多。
在手工業時代,年輕人為了學一門手藝常常拜師學藝多年,卻不能拿到一分錢,但他們毫無怨言。現在的年輕人在學本事的同時還可以拿工資,而非全力以赴卻抱怨不止。究其原因,在於兩者對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看法不同。
當然,注重現實利益本身並沒有錯,問題在於現在的年輕人目光較為短視,忽略了專注工作對個人能力的培養,他們在現實利益和未來價值之間沒有找到一個均衡點。
請記住暫時的放棄是為了未來更好的獲得。盡管薪水微薄,但我們應該認識到,專注於老板交付的任務就能鍛煉自己的意誌,專注於上司分配的工作就能發展自己的才能,與同事的合作能培養我們的人格,與客戶的交流能訓練我們的品性。職場是社會中的另一所大學。
俾斯麥在這方麵就是我們學習的典範。俾斯麥在德國駐俄外交部工作時,薪水很低,但每天他都一心一意地完成每一項任務,從來沒有因為自己的工資低而放棄努力。因為他覺得在那裏學到了很多外交技巧,也鍛煉了自身的決策能力,這些對他後來的政治活動影響很大。
許多商界名人開始工作時收入並不高,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將眼光局限於此,而是始終不懈地努力工作。在他們看來,初期最需要的不是金錢而是能力、經驗和機會。最後當他們功成名就之時,又如何衡量他們的收入是多少呢?
在你工作時,要時刻告誡自己:我要為自己的現在和將來而努力。無論你的收入是多還是少,都要清楚地認識到那隻是你從工作中獲得的一小部分。不要太多考慮你的工資,而應該用更多的時間去接受新的知識,培養自己的能力,展現自己的才華,因為這些東西才是真正的無價之寶。在你未來的資產中,它們的價值遠遠超過了現在你所積累的貨幣資產。當你從一個新手、一個無知的員工成長為一個熟練的、高效的管理者時,你實際上已經大有收獲了。你可以在其他公司甚至自己獨立創業時,充分發揮這些才能,從而獲得更高的報酬。
也許你的老板可以控製你的工資,可是他卻無法遮住你的眼睛、捂上你的耳朵,無法阻止你去思考、去學習。換句話說,他無法阻止你為將來所做的努力,也無法剝奪你因此而得到的回報。
許多員工總是在為自己的懶惰和無知尋找理由。有的說老板對他們的能力和成果視而不見,有的說老板太吝嗇,付出再多也得不到相應的回報……沒有任何人一開始工作就能發揮全部潛能,就可以出色地完成每一項任務,同樣,也很少有人一開始就能拿到很高的工資。因此,當你在付出自己的努力時,一定要學會耐心等待,等待他人的信任和賞識,你才能得到重用,才能向更高的目標前進。
如果在工作中受到挫折,如果你認為自己的工資太低,如果你發現一個沒有你能幹的人成為你的上司,你也不要氣餒,因為誰都搶不走你擁有的無形資產——你的技能,你的經驗,你的決心和信心,而這一切最終都會給你回報。
不要對自己說:“既然老板給得少,我就幹得少,沒必要費心地去完成每一個任務。”也不要因為自己掙的錢少,就安慰自己說:“算了,我技不如人,能拿到這些工資也知足了。”消極的思想會讓你看不見自己的潛力,會讓你失去進取心和信心。一個失去了進取心和信心的員工,誰還能指望他全力以赴地工作呢?
如果試比較兩個具有相同背景的年輕人:一個熱情主動、積極進取,對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一切為公司的利益著想;而另一個喜歡投機取巧,嫌自己的薪水太低,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果你是老板,你會雇傭誰,或者說你會給誰更多發展和晉升的機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