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後,孩兒定當不負厚望。”
謝道清露出一絲笑容:“如此甚好,想當年先帝剛剛登基時也是雄心壯誌,隻是沒能堅持多久,官家需放眼下,好生收拾,切忌半途而廢。”
“孩兒知道。”
“官家,今rì之談母後甚感欣慰,今夜你好好陪陪玖兒吧。”
“是,母後。”
我和全玖一離開寧坤宮,全玖便急不可待地問道:“官家年後帶臣妾回家鄉會稽,是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
全玖興奮地拉住我的手道:“謝官家,臣妾真的有些想念家鄉了。”
“朕記得全妃過,你家老宅背靠會稽山,那裏山清水秀,人跡罕至,有好大一片吧。”
“是啊,臣妾家的莊園很大,隻是大都是山嶺,草木叢生,卻不適合種植農作物。”
“那你老家還有人在嗎?”
“我最的弟弟全覺還在那裏,幾年前,臣妾入宮後,先帝封賞臣妾家人,除了全覺外,都在臨安城了。”
“那全覺怎麼不願意來京呢?”
“起臣妾這個弟弟還十分有趣,全覺自幼聰穎但卻固執,好奇巧古怪之物,常常有出人意料的想法,家裏請了無數老師,都因無法解答其問題而被氣走,從而在十歲時便得了個“怪童”之名,後來,正好其師沈逸秋途經會稽,一老一少也不知是如何相識的,全覺便向家中提出要拜沈逸秋為師,對了,這沈逸秋乃是沈括後人,那沈先生非常喜歡會稽山下的風光,也很喜歡弟,便在臣妾家中住下,算來也快十年了吧。全覺不願離開,多半是因為沈先生之故,是以一直在老家。”
“沈括的後人?《夢溪筆談》的作者沈括嗎?”
“嗯,正是,全覺可是對其師佩服得五體投地。”
後世之人都知道,沈括是宋代傑出的大科學家,甚至可以是科學界少有的通才,幾乎涉及各個領域。在中國古代,許多科學都被劃入另類而得不到重視,更談不上具體應用了。沈括所處的時代正是王安石變法時期,沈括為人剛直,這種ìng格導致其在政治鬥爭中兩麵不討好,沈括死後既沒人給他建碑,也沒人為他寫墓誌銘,就連他的生平傳記也僅僅附在《宋史·沈遘傳》之中,所以其知名度遠不及後世了。
沈括才高名微,生前身後痛遭非議,隻落得個鬱鬱而終。
作為科學家,沈括是成功者,而作為政治家,沈括又是失敗者。
如果那沈逸秋有沈括在科學領域的一半能力,我就算撿到個寶貝了,何況還有全覺這個怪童。
想到此處,我不禁笑出聲來:“是嗎?哈哈,這可是兩位人才啊。”
全玖不解地問道:“人才?這《夢溪筆談》難道很好嗎?官家可別這麼認為,父親在世時就過全覺將來不會有多大出息的。”
這個時代的人自然是不知道科學的重要ìng,如果作為文人,沈括之名也是遠遠遜於朱熹,蘇軾等人。
我沒去解釋,也無法解釋,隻好一笑而過:“全妃,走吧,回寧含宮。”
夜sè深深,微風陣陣。
空繁星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