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張世傑?(2 / 2)

“平身,三位不必多禮,都坐吧,就當是家宴。”

“謝皇上。”

“全鎮長,去年收成如何?”

這全昭信雖還有些拘束,倒也健談。

“回皇上,去年氣不佳,全福鎮靠近大山,良田不多,全鎮的農作物減產明顯,收成不好,但在畜牧業,紡織業上的收入頗豐,現在已經有兩三個作坊了,完全可以彌補農作物的歉收。”

“恩,很好,俗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發展多種模式值得推廣,看來全鎮長領導有方啊。”我腦海中一下蹦出一個後世的流行詞語“鄉鎮企業”。

全昭信聽我誇獎,自豪地道:“皇上,鎮裏早在三年前便開始發展畜牧業和紡織業,以彌補良田不足帶來的影響,自去年始,已經有所成效了。”

我點點頭道:“你們這全福鎮收入不錯,且鎮上井然有序,治安環境也都不錯,不像很多地方,四處都是流民,你這當鎮長的值得嘉獎。”

全昭信謙遜道:“皇上,全福鎮能有今,實非老朽之功,最大的功勞當屬四人。”

“哦,那三人?”

全昭信幾杯酒下肚也漸漸放開了:“皇上,這第一人自然當屬全妃娘娘,有了全妃娘娘,那會稽城中的官吏便不敢明目張膽來此搗亂了,第二,三人則是全覺師徒,正是全覺師徒改進了織布機,才使得本鎮的紡織業遠較周邊發達,第四嘛要算張衛檢的遠房侄子張世傑,這張世傑也是從北邊而來投親的,見到鎮上流民甚多,便建議以疏為主,將流民組織起來,進行畜牧養殖或安排進入紡織作坊,並在鎮上組織了一批青年,成立維持會,對其進行統一管理,這些流民有了飯吃,也漸漸融入了。”

“張世傑,何方人氏?”我心道,“難道是和文陸並稱三傑的張世傑嗎?”

那張衛檢道:“回皇上,侄張世傑乃河北涿州範陽縣,原屬金國占領地,後被蒙古人所占,張世傑當時在軍中從蒙古將領張柔,因得罪蒙古人,便南下逃竄,先至襄陽一帶投入高達軍中,高達將軍解甲後隨賈似道賈大人到高郵等地任職,但其ìng格固執,不容於其上司,離開高郵後幾經周折,於兩年多前來到全福鎮投奔老朽。”

“範陽人,張世傑?”

“正是。”

“著人將張世傑喚來,朕yù見上一見。”

“皇上,老朽這就去。”張衛檢急忙離席而去。

宋末三傑之一的張世傑正是那河北範陽人,如果真是此人,那宋末三傑就全部集齊於我的帳下了。難道我的運氣如此之好,看來是上是在彌補我對於樂菱杉離去的傷痛吧,隻是,這些好運真的就能彌補嗎?如果我能做選擇的話,我是寧願不要這些所謂的好運,隻要能和菱杉一起,即便是皇帝我也根本不稀罕。

菱杉,為什麼要這樣?

一念至此,我心裏又是一陣疼痛,似巨石堵在胸口。

我一下變得沉默,喝開了悶酒。

桌上眾人都以為我在思考張世傑之事,也不打擾,隻是默默地陪著我喝起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