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人選(2 / 2)

“臣遵旨。”

“都坐吧,趙愛卿,事後你可以問問宋瑞,君實,朕並不喜歡那些繁瑣禮節。”

趙順孫還是客氣道:“謝陛下賜座。”

我笑笑道:“趙愛卿,不必拘禮。三位,朕今rì叫你們來,是想和你們商量下關於監察公署及人選一事。”

趙順孫第一次聽見監察公署之名,同當rì陳心書的反應一樣,問道:“陛下,何為監察公署?”

“簡單言之,監察公署就是將朝中監察禦史台擴大至地方,但其不受任何部門製約,是一個dú lì於各部,隻對朕負責的部門。”

我得很簡單,因為趙順孫身為監察禦史,對於監察職能的理解遠遠深於陳心書。

“陛下,是以福建路為試點嗎?”文祥問道。

“恩,不錯。我朝地域廣闊,邊境之地又是連年戰爭,所以朕打算先從內陸的福建路開始試行,一來可以積累些經驗,二來可以培養出一批人員,等到另外各路設立監察公署時,就能熟門熟路了。”

陸秀夫道:“陛下談及人選問題,臣認為這個監察公署既然dú lì於各部門,那其中的人選就不能從原有官員中調派,以免又攙和到一處。”

趙順孫想了想道:“恩,陛下,陸大人得在理,臣以為可以從新科紅榜進士中選取。”

“新科紅榜?”我立即想到,廉政公署在初期時,有不少人都是剛畢業的大學生,相對而言,校園是一個甚少受到汙染的地方。

我點點頭道:“趙愛卿,提議甚好,這些剛經過科舉之人,還沒有融入官場這個大染缸之中,而且他們在進入官場時,大都抱著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隻要正確的加以引導,完全適合此事。”

那陳心書剛剛進入官場時不也是一腔熱血嗎?

文祥也言道:“陛下,科舉之紅榜人數太少,而且是三年一次,是不是可以參照臨安大學,成立一所專門為監察公署培養人員的大學呢?以後派往各路監察公署的主要成員就能全由朝廷指派,而不必由當地府衙招人了。”

“當然可以,關於科舉考試,朕想了很久,打算慢慢改變現在的考試方式,下一步朕會成立教育部,專門負責我朝的教育事項,朕會建立學,中學,大學的教育機製,讓我大宋之人從就能進入學堂學習,這大中學並不是目前所的私塾,書塾,而是由各級官府開辦,普及百姓的學堂,如此便能形成高中低不同的階梯,最起碼,讓朕之子民都能識字識數識道理。”

“人人識字?”趙順孫暗自驚道,“這有可能實現嗎?”

“沒錯,就是要讓人人識字。這也是朕的一個長期規劃。”

我看了看都顯驚訝的三位講學,繼續言道:“此事慢慢再議。大學的招生可以每年進行,這樣就能縮短科舉三年一考的時間了。這次關於福建路的監察公署,你們有人選嗎?先把這領頭之人選出來,就算是成功了一半。”

三人相互看了看,文祥道:“陛下心中已有人選了吧,臣等愚昧,一時想不到合適之人。”

這個文祥,也學會滑頭了。

對於鹹淳新科紅榜,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昝萬壽和陳文龍,昝萬壽已經遠赴川中,那就隻有陳文龍了。

從後世的記載來看,陳文龍對於趨炎附勢、行賄受賄等官場現象深惡痛絕。在地方為官時,陳文龍雷厲風行革除政弊,秉公執法,嫉惡如仇,關心民瘼,政聲卓著而“人皆憚之”。況且陳文龍不畏上政,正直敢言,這些優點不正好適合監察百官嗎?

“陳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