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似道知道趙禥自幼時便在理宗的熏陶下學習理學,所以才有此提議。不過,賈似道當然不知道我已經不是當年那個趙禥太子了。
朝中理學人士眾多,如何基,江萬裏等都是理學名家,如果能尋訪到那些理學前輩名家的後人入朝為官,也能代表我對這派官員的肯定和重視。
“師臣,這第二點建議朕準奏,此事交由戶部立即辦理。至於第一點,朕也準奏,隻是還會仔細考量下,師臣所推薦之人朕更會優先考慮,待朕思索幾rì,再予以答複。”
“是,陛下深思乃應該的。”
“恩,師臣請坐。”
“謝陛下。”
賈似道推薦的留夢炎,陳宜中都曾經在宋度宗死後相繼為相,隻是在我的記憶中,這兩人的人品都不是很好。其餘朝臣中還有王爚,吳堅,章鑒等人也擔任過末代宰相。這些人中,我除了知道王爚為人清修剛勁外,對於其他幾人也沒什麼印象。不過既然能拜相入閣,想必多少也是有些能力吧。
“陛下,臣馬廷鸞有本啟奏。”
“愛卿請講。”
“陛下,按我朝禮製,陛下登基半年後,對於皇宮議事正殿和陛下之寢宮將要更名,今時間已過,陛下可更名也,以免同先帝議事大殿及太後行宮之名相背。”
自太祖時起,皇宮議事大殿被稱作大慶殿,後來不少帝王都將大慶作為主殿之名,這名字既好記又吉祥。而寧坤宮,寧乾宮,聽上去似乎的確有些不妥。這兩處宮殿之名是先帝時期皇帝與皇後的宮殿名稱,今皇後之名份要到先帝離世三年後方可確認,而寧坤宮是太後謝道清的寢宮,自然不便更名。所以我所居住的宮殿是應該更名了。
曆史上趙禥的宮殿叫做福寧殿,我也就沿用此名了。
“馬愛卿,此事準奏。朕之寢宮就叫做福寧殿,議事大殿就按太祖時的名字,叫做大慶殿。”
“是,陛下。臣會帶領禮部辦理有關事項。”
“恩,禮製一事交由馬愛卿辦理朕很放心。”
“謝陛下。”
我正yù詢問其它事情時,卻聽大殿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聲音。
當值太監尖尖的聲音響起:“陛下,樞密院郎中兼殿前副都指揮使夏貴大人有要事求見,言邊關八百裏加急戰報。”
“傳。”我心裏突然一愣,在我的記憶中,襄陽大戰前似乎沒有戰爭啊。
朝會時,非緊急情況一般不會有人打擾,我臨朝大半年來這還是第一次遇到。
“參見陛下。”夏貴匆忙入內拜倒於地。
我急道:“快,何事?”
“陛下,淮南西路廬州府急報,蒙古元帥阿術率大軍攻打廬州,正將高興、副將孟興陣亡。”
“啊?”朝中大臣聽罷盡皆失sè,連賈似道也從座椅上站了起來,蒙古人又開始南侵了?
我心裏一驚,畢竟此時新軍還未練成,而我對於蒙古入侵絲毫沒有防備,我有些慌張道:“什麼?將急報呈上。”
人類對於未知事物都有種恐懼感。我讀過南宋末年的曆史,因而在潛意識中對我知道的事件都有所準備。我最擔心的是因為我的到來,將曆史進程改變,從而和我的已知意識相悖。
昏庸無能的趙禥可以改變成“神人”,那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改變原有的軌跡,蒙古提前入侵也不是不可能的。
我最擔心的事情難道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