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回思緒道:“祥甫所言也很有道理,宋瑞,你怎麼?”
“陛下,臣也讚同李大人之意,陛下當把重點放在水師改製上,待水師改製完成後,可以更有底氣,也能清楚在軍隊改製中所遇到的問題,如此可能更好吧。”
“恩,此事朕再想想,祥甫所言的禦林軍倒是可以先做嚐試。祥甫,朕打算建立一所軍事大學,你覺如何?”
“陛下,這點很好,臣十分讚成。我朝之將領大都是在戰鬥中自行積累經驗,如果加以指導,讓我朝的將領們能夠互相學習,必能事半功倍。當年孟珙元帥也曾提及,如若戰爭結束,很想開辦一所學堂,將自己一生的戰爭經驗總結出來,並傳授給下一代,以護我朝萬年基業。陛下之軍事大學開辦後,臣希望能將我揚州將領送來大學輪訓。”
“這個當然沒問題。祥甫,那張世傑你覺得如何?”
“陛下,此人算是忠直之士,為人義氣,在其所帶的士卒中,頗有威望,但ìng情固執,江湖氣息較濃。”
“祥甫,此人來自北方,有北方人爽直的ìng格,你好生指導一番,是否是可造之才?朕也讓君實去過信,囑咐他好好向你學習帶兵之道。”
“是,陛下。”
“對於軍隊改革的大方向朕會再仔細考慮清楚。另外,關於我朝軍隊實施的廂軍營都四級指揮架構,祥甫覺得在實戰中有無問題?”
“陛下,我朝軍隊以五為進,五人設一伍長,百人為都,五都為營,五營為軍,五軍為廂,每廂大約有一萬兩千五百名將士,加上各級將領,行軍參議等,大約一萬四千到一萬五千人左右。如此編製,臣以為頗為合理,也較為實用。”
我原來還打算推廣後世解放軍的班,連,團等建製,不過聽李庭芝之言,現在的軍隊建製似乎沒有問題,我也就暫且不去提了。
“恩,那就基本維持現有編製。不過,朕需要作出幾點改動。一是讓我朝軍隊都要配置醫官和護官,馬步軍每都設醫護官一名,每軍需建型流動醫館,每廂則需設大型流動醫館,隨軍行動,各軍區則要有駐地醫館。宋瑞,君實,這件事由你們去做協調,從太醫中調人作為教授,培訓醫護官,也可讓各軍派人來京學習,都一級的醫護官需要學會普通的傷口消毒包紮,簡單的急救措施和簡單的治療技術,以延長傷者的ìng命,使其盡量能夠安全等來醫官的治療。文璋的青年衛中便有這樣的醫官和醫護官,你們都知道的。”
“是,臣等領旨。”
“第二點,健全行軍參議製。凡我朝軍隊,自都一級起,均需設立參議,也就是都參議,營參議,軍參議,廂參議的全麵落實,其主要職能是協助正負指揮使製定戰鬥計劃,並負責與士卒進行交流溝通,以保證將士的戰鬥麵貌。其詳細職能朕事後會起草一份稿件,交由兵部和樞密院討論後實施,這點和第一點都需要在兩年內全部完成。”
“第三點,加強軍隊情報部門的建設。凡是營以上的建製,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比列配置情報隊伍(含細作),以保證部隊情報的通暢。有條件的隊伍還可以設立特種部隊,其目的是完成某些特別任務或者在關鍵時候起到扭轉局勢的作用。”
“第四就是隻針對你揚州軍的火槍手了。對於火槍手的編製,朕打算略作改動,百人為都,這點不變,五都為營改為三都為營,三營成一團,三團則為軍,三軍成廂,其它配置則同亦。”我盡量按照後世的編製來針對火槍手,至於是何原因我也不清楚,隻知道後世的編製一定比古代更有科學ìng。
“以上三點朕會在本月底前和樞密院,兵部討論出具體實施細則,第四點就隻在祥甫你那裏實施。”
“是,陛下。”
“祥甫,朕對於軍隊的改革大致隻想到這些,你還有何補充?”
“陛下,我朝軍隊在人數上並不少於蒙古,從戰力上講,在城防戰中能與之匹敵,但在野戰中卻遠遜於對方,這有兩方麵的原因,一是我朝的馬匹稀少,即便是為數不多的馬軍,也不可能是從在馬背上長大的蒙古騎軍之敵,第二是我朝軍隊的整體素質弱於對方,包括身體素質,更包括心理素質。陛下所定的訓練方式可以漸漸提高我朝將士的自身素質及合擊之術,戰鬥技能等,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朝軍隊在心裏上的弱勢勢必要改變,否則在麵對蒙古人時,底氣始終會不足,也就談不上取勝了。”
“恩,俗話,狹路相逢勇者勝,我軍的勇氣的確弱於蒙古,這就造成了在勢均力敵時,我軍往往會先堅持不住,敗下陣來。祥甫,你有何辦法?”
我最初想到在軍中設立政委一職,但總覺得不倫不類,所以改為了行軍參議。軍隊的勇氣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形成的,蒙古軍隊的勇氣是在無數次勝利中漸漸形成的,是始自戰無不勝的成吉思汗時期,是由成千上萬的異族魂靈造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