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十足把握(2 / 2)

陳元沉默片刻,問道:“陛下,陳元有一疑問,可否相問?”

“請講。”

“陛下認為即將到來的宋蒙大戰,宋朝有幾分成算?”

我毫不猶豫道:“朕有十足的把握。”

“十足?”陳元猛地喝了一口熱茶,似乎給自己壯了壯膽,才繼續言道:“陛下,從蒙古成吉思汗崛起之後,先後統一了大漠,消滅了金國,收複了西夏和高麗,十年前更是將大理國吞並,一時風光無限,而大宋朝盡管守住了半壁江山,然自‘端平入洛’之後,軍力每況愈下,六年前,川中劉整投降,無疑又是雪上加霜,此消彼長之下,又怎麼能,在未來的宋蒙之戰中,陛下有十成勝算呢?”

陳元的想法,是當今下絕大多數人的想法,在大家來,即使是五五開,也是略微抬舉了宋朝,最合理的勝算比列應當是蒙古六成宋朝四成,這四成的原由主要就是因為有長江之險和城池的堅固。

一旁的賈似道端著酒杯,好像也是十分想要知道我的答案。

我笑笑:“陳元,決定戰爭勝敗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財力,二是物力,三是人力,這點你認可嗎?”

“陛下言之極是。”

“好,那朕就此三點逐一分析。首先是財力,這點朕以為不用多做解釋吧,我朝的財力雄厚,本就勝於蒙古,特別是近兩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我朝的國庫rì漸充裕,蒙古忽必烈雖然也想發展經濟,但這個馬背上成長起來的大汗在這一點上是遠遠不如我朝的。第二是物力,盡管這些年來,蒙古人的疆域越來越大,然其所得之處都不是什麼富有之地,朕舉個簡單的例子,我朝將士的鎧甲和兵器就要勝過蒙古將士的裝備吧,整個軍需物資做一對比,除了戰馬之外,我朝均可勝出一籌。至於第三點,朕認為是你們最為關心的吧。”

陳元下意識地點點頭道:“正是。”

“決定戰爭勝負的直接因素就是軍力,軍力是什麼,大家都知道,就是軍隊的戰鬥力。人人都,我朝自孟珙之後再無良將,蒙古鐵騎所向無敵,我大宋朝的軍隊隻會依托城池打防衛戰,若將雙方的整體軍力做一對比,蒙古人的單兵素質要遠勝過宋人將士。或許,你們也是這麼認為的,對此,朕暫且不去分辨。”

“我朝剛剛占領了琉球群島,這點太師十分清楚,陳元,想必你也聽了吧。這件事的起因是我朝水師為殲滅長期盤踞在我海域的海賊張瑄,而琉球之人竟然庇護張瑄,讓其登島躲避,我朝才不得已而為之。那張瑄在海上作惡多端,截殺來往船隻,私運禁品前往北方,於法於理,都早就該將其剿滅了,之前,我軍也數次征討,卻都無功而返,為何這次就能成功呢?你們想想,這並不是因為張瑄的實力大不如前,而我朝水師呢,還是原來的人馬,人馬戰船未變,但我軍的戰鬥力卻明顯變了,變得強大了。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想必你們心裏都大致明白吧。”

我自己答道:“是因為我大宋水師的士氣變了,是因為我大宋水師有了必勝的信念,是因為我大宋水師有了屬於他們的靈魂,而且,這種靈魂已經遍及我朝所有的軍隊之中,也就是,我軍重新擁有了自己的軍魂。一百年前,我朝有支戰無不勝的嶽家軍,他們靠什麼取勝?就是因為嶽家軍有自己的軍魂,而今,我朝所有的軍隊都有了這種軍魂,難道還不能取勝嗎?”

我著無語的陳元道:“陳元先生,朕再回頭前麵的那些問題,良將,其實什麼時候都存在的,古人不是,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嗎?就如我朝揚州軍區的製置使李庭芝,就是由太師親手提拔的,在李庭芝鎮守揚州的數年間,蒙古人絲毫不敢兵犯。其他的如夏貴、呂文德、高達、張玨等無一不是能征慣戰的良將,朕和賈太師都是世間少有的伯樂也,有了伯樂,何愁沒有良將。至於蒙古鐵騎的所向無敵,那是因為蒙古人自幼在馬背上長大,其騎shè功夫下無敵,這一點朕也承認,但這種情形呢,隻是存在於沒有騎軍克星出現之前。如果蒙古鐵騎的威力被製約,那無疑就是老虎被拔了牙,相對來,便很好對付了。乃至於什麼依托城池打防禦戰,什麼單兵能力的問題也就都不複存在了。”

“騎軍克星?”

“神器?”

陳元和賈似道分別想道。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