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篇則是靖康年間太學生陳東所書的《上高宗第一書》.在文中.陳東寫道.“臣以一介草茅之賤.荷陛下記錄姓名.首賜追召.臣不敢不以下之言報陛下.想大臣必有怒臣之言者.然但知不敢欺君父耳.死生以之.”
這兩篇文章都表達了一個共gnvel.更新-最快,+手打同觀點.那就是希望朝廷積極主戰.以收複失去的國土.重建國家之一統.而不應當一味求和.以朝廷求活.否則死生以之.
從《告大宋百姓書》的發布.到追封嶽飛為武聖帝君.這一切都表明了朝廷抗擊蒙古.收複舊山河的決心.在報紙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臨安百姓的抗蒙積極ìng空前高漲.對於收複北方的信心也開始逐漸恢複.
龍牙成員在索無魂的指揮下.不停地將一份份大宋皇家報送到北方.並在主要城市的鬧市區張貼出來.這就或多或少地點燃了北方漢人沉寂百年之久的華夏之心.當然.龍牙也為此付出了不少代價.好幾個地方的秘密聯絡點被蒙古官府查獲.
九月十四rì.蒙古又一批軍隊.約兩萬五千名漢金混編步卒在征南副監軍史澤及都指揮使孔元的率領下.抵達了襄陽城下.新增的兩萬五千名蒙古將士加上原有的六萬大軍.襄陽城下的蒙古軍隊便達到了八萬五千之多.從數量上已經超過了襄陽軍區的人數.同時.隨史澤前來的還有兩百門拋石機.這批拋石機全都是中型雙梢以上.甚至還有部分是四梢至十三梢的大型拋石機.之後的第三.元帥阿術下令.由阿裏海牙、孔元率領兩萬將士包圍樊城.自此.襄樊兩城的路上交通全部中斷.
從我接到四川、廬州、揚州等軍區八、九月份的戰報看.蒙古東、西兩路大軍也正在積極調遣兵將.做出進攻狀.
九月十八rì.臨安大慶殿.
“上朝.”隨著七的聲音響起.這一的朝會正式開始.
“臣等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位愛卿.免禮平身.”
“謝陛下.”
“各位愛卿.宋蒙之戰已經開始數月.目前.我朝正處於防禦階段.或許.這段時間是最為艱苦的.但蒙古人同樣也不會輕鬆.雙方除了比拚實力外.還要拚毅力.在實力相當時.毅力就很有可能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了.有關這個毅力的來源.朕認為有兩方麵.一是來自自身.作為軍人.狹路相逢勇者勝.沒有這樣的勇氣和毅力.就隻有死路一條.其二是來自朝廷的引導.朝廷有責任要讓前方的將士明白.他們的身後就是他們的家人.他們的同胞.他們的國家.如果他們每退後一步.就等於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國家多了一份危險.因此.他們必須義無反顧地守住前沿陣地.為了鼓舞襄陽軍的士氣.朕打算派欽差前往襄樊兩地進行視察.不知哪位愛卿願意前往.”
“臣文祥願意前往襄陽.”
“臣陸秀夫願意.”
政務、軍務兩院院長同時出聲道.
文、陸二人雖然品銜不高.目前都隻是從三品銜.卻是鹹淳朝廷裏最重要的兩大部門的院長.分量自是足也.
我想了想道:“陸愛卿.現今戰事已起.軍務院事務繁多.你暫且不可外出.文愛卿.”
“臣在.”
“朕任命你為欽差.明rì出發前往襄陽.慰問三軍將士及襄樊百姓.”
“是.陛下.”
“李北洋李愛卿.史岩之史愛卿.朕任命你們二人為副欽差.隨同文愛卿一並前往.”
“臣等遵旨.”
“三位愛卿.朝會結束後你們留下.朕有事交待.”
“是.陛下.”
“好了.各位愛卿.繼續今rì之朝會.”
江萬裏首先出列奏道:“陛下.明rì就是今年科舉的殿試時間.今科的主試題目以及主、副考官的人選還請陛下定奪.今夜便需要通知當事人了.”
“恩.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是三年一度的科考了.江愛卿.今rì酉時(下午5點)前朕會知會禮部.禮部收到朕的通知後便會逐一通知相關人員.”
江萬裏道:“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