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將中最後一位抵達襄樊的征南都指揮使忽刺道:“劉將軍,這不就是皇上定下之計嗎?圍城打援。”
劉整道:“忽刺將軍,問題就是出在這裏,宋軍在襄陽城並未完全被孤立的情況下,還要以其之短來攻我城堡,這不明擺著是有問題嗎?”
忽刺想了想道:“恩,劉將軍,有理。”
“各位將軍,對此,末將認為可能有兩種狀況,一是宋軍的統帥是個愣頭青,有勇無謀,隻知道硬打硬拚。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他們有所依托,而這種依托,末將的直覺就是其所謂的火槍。這一點就像我軍的回回炮,盡管我軍隻在樊城北門試了一下,但宋軍守城的將士一定會大吃一驚,連番想到,如果十架、百架回回炮齊齊發射,他們還能守得住嗎?”
伯顏道:“劉將軍,這第一種情況可以排除,南朝指揮這場戰役的統帥是趙禥,雖然他是個從未上過戰場的愣頭青,但絕不隻是一個有勇無謀的愣頭青,相反,連皇上都認可其為對手,所以,我們隻需要針對第二種情況來做分析。當日,嗦都將軍隻聽得震耳欲聾的聲響,還沒有看清時,我軍的一個百人隊就幾乎全部墜馬。我和劉將軍的看法一致,南朝趙禥依靠的就是他們的火槍,而這一點,正好是我軍的未知。”
在座的元軍將領雖然一向看不起降將劉整,但大都覺得其言頗有道理,也不住地沉思起來。
“哈哈。”阿刺罕卻突然笑道,“眾位將軍,休要長南人的誌氣。明日一早,末將隻率本部先鋒軍一萬人馬,前去鬆鶴坡,將南朝皇帝的人頭提來。這段時間實在是無聊之極,圍攻樊城的阿裏海牙將軍已經攻下了樊城外圍,而末將身為先鋒,卻是寸功未立,怎麼也該讓末將前去活動活動了吧。”
對於擅長野戰的元軍來說,這種長時間的圍而不攻戰術,的確令阿刺罕這種類型的人頗不耐煩。
“罕將軍,南朝皇帝已經來到襄樊,你還擔心沒有仗可打嗎?”阿術笑笑,起身道,“眾將聽令,明日由本帥和伯顏將軍一起,率領阿刺罕部一萬人、忽刺部一萬人以及五千怯薛出戰龍尾洲。各位將軍,你們立即返回營地,安排好明日各部之事務,天亮之時,齊聚此地,隨本帥一起出戰,看看南朝禦林軍的火槍到底是何。”
“是,大帥。”
“阿塔海將軍,你讓你的副將留意東麵的隨州軍,南朝夏貴一向善於打偷襲戰的。”
“是,末將尊令。”
五月下旬的天氣雖然炎熱,但將士們依舊是全副武裝。與眾不同的是,禦林軍將士身著的鎧甲明顯簡化了不少,除了胸前胸後為甲胄之外,其餘部分均無鎧甲遮掩,而臨安軍區這次隨我前來鬆鶴坡的步軍第二十軍的裝束和第十七、十九兩個騎兵軍的裝束也是明顯不一。
這支步軍是一支重甲步兵,全體身披步人甲,懂行之人一看便知,這是宋軍重甲兵的裝備。第三廂二十軍是臨安軍區唯一的一支重甲步兵,乃是印應雷、王安節精心打造出來的一支專門針對騎軍的部隊。重甲步軍曆史悠久,也是百年前嶽飛、韓世忠等名將用來製衡騎軍的主要步軍部隊,這些重甲步兵個個都是從軍中選拔出來的大力士,手持強弩、加重長槍、大刀、大斧等重型武器,連甲帶槍加在一起,負重量高達40-50KG以上。
重甲步軍在與騎軍對陣時,先是用大刀劈砍防禦比較弱的馬腿,用重槍刺馬身,然後再用各種武器對準騎兵的胸部猛砍猛砸。不過,由於裝備過重,機動性會受到影響,可以說是古代所有兵種中速度最慢的。
至於破虜軍,其裝束和十七、十九軍一樣,清一色的輕騎軍裝備,不同的是,在破虜軍將士身上,都有一種不經意的驕傲之色和騰騰殺氣,這是臨安軍區的騎軍和禦林軍無法相提並論的。
從鬆鶴坡出發,沒多久就看見前麵探路的斥候回報,“前方發現大批元軍。”
元軍沒有抵達鬆鶴坡,我軍也沒有靠近鹿門山,雙方似乎約好一般,在龍尾洲中部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