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天涯接過戰報道:“大汗,本尊也收到了伯顏的來信,言及南朝火器之利,對此,本尊打算和阿老瓦丁一起去一趟襄陽城,看看火器究竟為何。”
“如此甚好,帝師,亦思馬因出發了吧?”
郝經道:“皇上,已經出發,隨行的還有十架回回砲。”
“神尊,阿老瓦丁、亦思馬因乃是我朝的製砲大師,或許可以一窺究竟。兀良合台,傳令襄陽阿術、伯顏,中路大軍的下一步計劃等神尊大人到達後再去製定。”
“是,皇上。”
忽必烈接著道:“三位,留守臨安的南朝軍隊已經查清,計有臨安軍區一個廂和部分水師,總共不到二萬人,朕打算突襲臨安城外的南朝火藥監。”
兀良合台驚訝道:“皇上,離臨安城最近的是我朝的東路軍和中路軍,但沿途都有敵軍防守,怎麼可以做到深入?”
忽必烈笑道:“兀良合台將軍,你有所不知,我朝在南朝腹地的建德府有一支友軍,數年前朕和神尊大人就布下了這支奇兵,也該到發揮作用的時候了。南朝的火炮雖然頗有威力,但也是他們最後的依賴,隻要將其火藥監搗毀,南朝就再無能力與我軍抗衡了。”
“友軍?有多少?”
“約有三千人。”忽必烈打開桌上的地圖道,“建德府離臨安的距離不算遠,而南朝的大軍又集中在襄陽、揚州等地,其腹地兩浙路一帶的防禦十分薄弱,隻要我軍的這支部隊小心謹慎,便可直達臨安。”
郝經道:“皇上,讓他們化整為零,再到臨安郊外集結便可。”
“帝師說得對。”印天涯道,“楊璉真迦和方晨乾已有計劃,今南朝的商貿業發達,兩浙路又是其經濟中心,每日來往的商隊以及去往臨安一帶做工之人都很多,為此,部分士卒將化裝為販運貨物者,五十至百人為一隊,另外的一部分人扮作尋工者,分散前往,估計沿路不會有何問題的。”
忽必烈道:“神尊大人,說說你們的計劃。”
印天涯微微一笑:“大汗、帝師、兀良合台將軍,在臨安郊外集結後,這支隊伍將以最快的速度一舉搗毀南朝火藥監,雖然我朝並不知道火藥監的防衛情況,但臨安守軍絕大多數都在城內駐防,火藥監的防衛想必不足千人,到時,我軍隻需派出一千人佯攻臨安北門,臨安守軍必定摸不著頭腦而驚慌失措,隻會全力防範各城門,本尊估計,他們一時半會是不會出城應戰的,而我軍主力則乘機進攻臨安南部的火藥監,這支部隊裏有不少武功高明之士,必定可以突破火藥監的防線,據得知的情報,南朝火藥監中儲備有很多火藥,隻要將其引燃,則可焚之。”
兀良合台道:“此舉雖然冒險,但並非沒有機會。隻是事成之後,這支部隊如何撤離南朝呢?”
忽必烈道:“兀良合台,這個你就無須擔心了。成功之後,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利用南朝腹地之空虛,這支部隊可以在臨安周邊四處活動,或占山為王,或成為流寇,南下福建、兩廣,西去江西、湖南;第二條路是北上廬州,從廬州府返回我朝地界。”
“這第一條路倒是可行,臨安周邊的福建、江西等地均無南朝重兵,臨安城的守軍勢必不敢出城圍剿,但第二條怎麼可能呢?廬州府駐紮著南朝近兩個廂的兵力啊。”
“嗬嗬,這也是我朝的一大秘密。”忽必烈為了籠絡阿術,所以對兀良合台也是言無不盡,“兀良合台,朕也不瞞你,早在數年前,朕便派出了數十名年輕將領潛入了南朝,並投入軍中,其中軍銜最高的就是史天澤史愛卿之子史弼,目前已經是南朝江淮軍區第十四廂的廂指揮使了,作為廬州城的守衛副將,其地位僅次於廬州守備,第十三廂指揮使苗再成,而廬州城的守軍就是以史弼的十四廂為主。”
“原來如此,皇上卓有遠見,神尊大人見識不凡,實為我朝之福也。”兀良合台拍完馬屁繼續道,“皇上,既然史將軍身居要職,何不讓他將南朝的火器弄來一些,以供我朝參考?”
“這點史弼告訴過朕,南朝一直將火器作為其國內的最高軍事機密,別說他一個廂指揮使,即便比他級別高的駐外南朝將領也是不知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