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器,神器啊。”印應雷部曲第一次見到火炮齊鳴,全都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投擲彈的威力已經讓他們震驚,何況是威力更大的火炮?
就連印應雷也按耐不住興奮,暗自想道:“火器的發明,將會徹底改變傳統的作戰方式,冷兵器時代很快就要結束,陛下不愧是神人也。”
自從在山東半島登陸後,印應雷和韓靖帶著部隊四處流竄,完全就如土匪一般,按照事先的計劃,印應雷堅決執行了我的遊擊方針,盡管從表麵上看,宋軍十分狼狽,但也讓追擊的元軍疲於奔命,並無收獲。數月前,印應雷抓住唯一的一次戰機,以數千顆投擲彈為代價,大勝額都率領的五千怯薛,身負重傷的主將額都也死在韓靖槍下。一戰下來,直讓元軍心驚膽顫,不得不調集更多的部隊前來追殺。
數月來,部隊不停的行軍,或者叫做逃竄更為恰當,有時在睡覺打盹之際,也得睜著一支眼,以防元軍的襲擊。這其中的困難和艱辛隻有印應雷和其部下知道。在最為艱苦的時候,甚至出現了小部分逃兵。好在大多數宋軍將士最終挺了過來,在印應雷的指揮下,聲東擊西,突破了董士選、李庭所率元軍的圍堵,來到許昌城下。
許昌城雖然也是古城重鎮,但數十年未經戰火,城牆之堅固遠不如處在邊關的鄧州。約莫半個時辰後,南門被集中火力轟炸的火炮所炸塌。印應雷一聲令下,兩支部隊在火炮的掩護下,如脫弦之箭向城門衝去。幾乎在同一時間,文璋、範良複率領禦林軍將士也從北門發起了攻擊。
城中守將郭侃率軍拚命抵抗,但在宋軍的優勢兵力麵前,也是無可奈何,加上守軍之前便見識過火器的威力,隻堅守了不到半個時辰的時間,就被張順和韓靖率眾攻進了南門。
“將軍,宋軍勢眾,趕緊從東門撤離吧。”
“將軍,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趁著宋軍還未合圍,撤吧。”
在周邊護衛的再三勸說下,郭侃心一橫,率領殘餘部隊從許昌東門遁逃出去。郭侃武功高強,圍堵上來的宋軍將士遮攔不住,隻能任其離去。當張順、韓靖以及從北門攻入的文璋等將領來到東門附近時,郭侃已經帶著三千多名元軍衝出了東門。
眾將並不追趕,隻是將城中的元軍盡數消滅。之後,印應雷立即下令打掃戰場,安撫城中百姓,修固被毀的城牆。而文璋、範良複在和印應雷、張順、完顏天雷等人略作寒暄後,便接過了張順軍中的糧草,率軍離去,徑直返回汴梁。
“張將軍,向皇上報捷,我軍已順利收複許昌。”
“是,印帥,末將遵令。”身為臨安軍區廂指揮使的張順將軍在和軍區製置使印應雷闊別多月後再次重逢,自是難掩心中的喜悅之情。臨安軍區組建後不久,部分兵馬便遠征琉球,宋蒙大戰開始後,又拆分為好幾塊,軍區主要將領基本上沒有聚在一起過。
就在印應雷攻克許昌的同時,南陽元軍在伯顏、阿術的指揮下,向鄧州一帶的宋軍發起了攻擊。擔任先鋒的阿刺罕和張弘範各領一軍,分別攻向鄧州城外的東、北兩座大營。
早有準備的宋軍嚴陣以待,我站在東大營前沿,親自督戰。東大營將士在中路北伐軍主帥呂文煥的指揮下,首先以火槍和弓箭予以還擊。
“沒有火炮嗎?”阿刺罕似乎放下心來,下令元軍迎著零散的火槍向前衝擊。
蒙古鐵騎凶性大發,盡管不停的有人落馬,但依舊不要命地向前衝來。騎軍速度極快,沒多久,最前麵的元軍便已衝到了大營前七、八十米處。這個距離正好是火槍的有效射程,防守東麵的禦林軍乃是第二師的一個半旅,隨著師長張世傑一聲令下,所有火槍手全都扣動了火槍扳機,前麵的元軍要清理鹿角柵欄等障礙物,頓時顧此失彼,被一陣陣火槍掃落於馬下。
不過,元軍並未停止攻擊,盡管傷亡不小,但在清理完障礙物後,又是一批騎軍攻了上來。這批騎軍和之前的元軍略有不同,最前麵之人兩人一組,舉著一張八仙桌之類的阻擋物,雖然速度稍慢,卻能擋住火槍的射擊。
火槍的彈藥射到其上,隻留下一聲悶響,無法擊穿桌麵,更談不上擊傷後麵之人了。
張世傑經驗豐富,一看之下,便立即下令,讓火槍射向對方的馬匹。由於天色昏暗,張世傑並未看清,元軍的馬匹也盡都裹著一層厚厚的油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