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平穿越前酷愛曆史,知道酒城隸屬江州,而江州是譙國桓氏地盤,373年桓溫去世後,由他弟弟桓衝取代。江州由於戰略地位重要,被秦、晉兩國反複爭奪,377年又落入了晉國之手,但是秦正虎視眈眈,打算把江州再奪回去。桓衝不敢大意,於是一邊加緊訓練一邊招兵買馬。
江河平知道這年謝玄正在京口招募兵士組建北府軍,本想去投靠北府軍,不想剛到酒城就被人搶了盤纏,為了生存下去,隻得打算就近投靠桓衝的江州軍。
“站住!”江河平正要走進軍營時,兩個彪形軍漢攔住了他,“此乃軍營重地,閑人免進,違令者斬!”
“我是來投軍的,不是閑人!”江河平並不害怕。
“投軍?就你?”兩個彪形大漢大笑起來,“回家等毛長齊了再說吧!”
“當今胡賊亂我中華,欺我百姓,江州危急,命懸一線,人人都應為國出力,我為何不能投軍!”江河平慷慨激昂地說道。
“但是你太小了!”兩個彪形大漢止住笑容,仍然不讓他進去。
“是誰在外喧嘩?”一人騎著匹白馬施施然地過來。
“弘少爺,是一個小孩說要投軍。”兩個大漢見騎馬的人過來,立刻施禮彙報。
“原來是你!”江河平也吃了一驚,這個人赫然就是剛才在集市上把他撞倒的騎馬人,那匹白馬給江河平的印象太深了,他現在還記憶猶新。
“你就是剛才我在集市上撞倒的那個人?”被稱為弘少爺的人也感覺很詫異,這個人被自己馬匹撞倒竟然毫發無損,看來是有些能耐,自己當時忙著給父親報告軍務,竟沒有留意。
“對,就是我!”江河平沉聲答道,看來這個人就是桓衝的兒子桓弘了,他應該不是跟小偷合夥的,自己誤會他了。
“你沒事吧!”桓弘明知故問,不待江河平回答又繼續說道,“如今秦賊正要南下侵我大晉江山,正是用人之際,你要投軍就進來吧!”桓弘說完向兩個軍漢示意,讓江河平進了軍營。
在桓弘的關照下,江河平參加了桓家軍,成為了桓弘先鋒營中年齡最小的軍士。
說起這桓弘的父親桓衝,雖不像他哥哥桓溫有名,但也是東晉一員名將,值得好好地介紹一番。
桓衝出身譙國桓氏,哥哥是東晉一代奸雄桓溫,侄子則是桓溫之子奸雄二代桓玄。也許這父子倆名氣太大,桓衝夾在中間很難引起足夠的注意,就像是後世的雍正,隻能夾在康熙乾隆中間淪為背景帝。
桓衝幼時,父親早死,家境敗落,常常揭不開鍋,恰在這時母親又生病了,需要吃羊肉治病,於是哥哥桓溫決定把他當人質去向地主家借羊,其實就是把他賣了買羊,但是地主拒絕了,反而提出願意為桓家免費撫養桓衝長大。幸好這個地主作出的決定,否則戰場上就少了一位指揮千軍萬馬的將軍,之後發生的淝水之戰勝負也未曾可知,中華民族的曆史也將被改寫。
荊州和揚州是東晉帝國兩個最為重要的戰略地區,荊州地處長江中遊,扼守南北要衝,曆來是兵家必爭之重鎮,揚州位於長江下遊,靠近建康,拱衛京師,戰略位置十分突出。而且江浙地區為富庶之地,盛產魚米絲綢,可以為帝國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資供給,揚州地區為江浙的門戶屏障,隻要力保揚州不失,東晉就有了一個強有力的戰略後方。本來揚州地區由桓衝鎮守,但桓衝覺得自己的才能和氣量都不及謝安,於是主動讓賢,退出揚州,鎮守荊州。於是就形成了這樣的戰略格局,桓衝鎮守荊州,控製長江中遊,謝安控製揚州,負責長江下遊和京師的防衛。
淝水之戰前,謝安、謝玄指揮北府軍,開赴淝水前線,正麵迎敵。桓衝則率十萬將士控製中遊,防止秦軍水軍順流而下,並伺機渡江北擊,牽製秦軍先鋒部隊,緩解淝水戰場壓力,配合下遊作戰。是戰,桓衝出色地完成了狙擊秦軍水軍的任務,牽製了苻融和慕容垂的部分兵力,為淝水之戰消除了後顧之憂。
也正因為如此,桓衝為淝水之戰的勝利作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當之無愧是中華民族的大英雄。
江河平也因此,對桓衝非常佩服,在投北府軍路途遙遠的情況下,毅然加入了桓衝的隊伍。
然而,江河平的從軍之路並非一帆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