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郎有情妾有意(2 / 3)

老李媳婦怎麼也沒有想到她會這樣說,她眼眶中立刻湧出了淚水,握著秦落煙的手泣不成聲。

這一天,又下了雪,鳳棲城的冬天原本是不大下雪的,可是不知為何今年特別的冷,竟然在年節過後快要初春的時候下了雪。

在飛雪中,秦落煙看著李龍將李木匠的棺木放進了坑裏,然後堆滿泥土。李木匠被安葬了,可是悲哀的是連一塊墓碑都沒有。

這就是如今最平凡的生活常態,二丫給秦落煙裹上披風撐起雨傘,離開的時候,幾人都沒有往墳地的方向看一眼。

李木匠下葬以後,李龍就按照秦落煙的吩咐去跟蹤那吳家公子去了。

秦落煙回到院子,換上男裝之後又出了門,二丫本想跟著,可是卻被她安排去照顧老李媳婦。

在鳳棲城東大街上有一間天下聞名的茶坊,裏麵的茶很貴,每一杯的價格都不菲,可是每日裏去這間茶樓的人卻依舊有多無少,到並不是說這裏的茶真的就比別處的好喝,其實,大多數人來這裏,都不是為了喝茶,而是為了聽書。

茶樓裏有一個說書先生,姓馮名先,這說書先生不是普通的說書先生,而是鳳棲城國子監的一個先生,他桃李滿天下,有很多弟子都在朝為官,而他本人就有一個愛好,就是說書。每月初一十五就回來這間茶樓說書,講的都是天下事,尤其很多消息是一般人根本打聽不到的秘聞。

今天雖然是年初一,可是這馮先說書是到了時間風雨無阻的來說的,所以當秦落煙來到茶樓的時候,果然就看見了台子上已經坐了一名胡子花白的老者。

茶樓裏已經座無虛席,秦落煙找了一圈才在一樓大廳的角落裏找到了一個位子,桌子四周已經坐了三個人,都是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秦落煙行了行虛禮才坐下,旁邊的三人隻是略微的點了點頭。

“就這老頭子能說出什麼好聽的故事來?”坐在秦落煙左手邊的是一個戴帽子的男子,模樣生的很清秀,隻是說話的時候眼中甚是不屑。

坐在秦落煙右手邊的是一個年紀略長的男子,和先前說話的男子眉眼有三分相似,“七弟,你可別小看這老頭兒,他講故事可是一流的,不信你問三哥。”

“倒是有些好聽,尤其是今天他要講的故事,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一定是你感興趣的。”被喊作三哥的男子開口,說話的時候優雅的端著茶在喝。

秦落煙不動聲色,卻暗暗的將幾人打量了一番,原來這三人竟然是兄弟,不過排行都數到七了,他們的父親還真是挺能生的,這樣看來,這幾人怕是哪個大家族裏的子弟了。

不等秦落煙好奇,那台上的馮先見人到得差不多了,就喝了口茶開始說書了,“今天,我要來說一說郎有情來妾有意,一方佳話傳千裏。這郎有情妾有意的人多了去了,你們說你們最先聽誰的事?”

馮先一開頭,就將主動權交給了台下的聽客,聽客們聽見馮先生問話,有幾個年輕人立刻起哄了起來,“要說這鳳棲城裏,最近傳的沸沸揚揚的不就是南宮家七少爺和魏家千金的親事嗎?馮先生,你要說的不會也是這件事吧?”

“孺子可教也。”馮先生搖頭晃腦,吊足了眾人的胃口才繼續道:“南宮家世代經商,是我南越國第一大財主,上,是第一皇商,下,是第一鹽商,這南宮家的公子可謂是富可敵國啊,而魏家千金可是朝廷一品大員魏俊魏大將軍的女兒,這兩大世家的親事,可不是成了目前鳳棲城裏最好聽的故事?”

“不過,大家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馮先生又喝了一口茶,繼續道:“如果隻是表麵上看上去的這樣簡單,還要我馮某人說什麼書?”

“馮先生,您就不要賣關子了,您到是趕緊說啊,我們都聽說了,那魏家千金好像因為這件事在家中鬧得動靜不小,看樣子是不滿意這親事,可有這回事?”有人又在下麵起哄。

秦落煙看了一眼那說話的人,他的周圍還有幾個人,其中有一個雖然經過喬裝打扮,可是還是被她一眼就認了出來,牧河?他怎麼會出現在這裏,他們起哄,問出這些問題,都是付子墨授意的?

“喲,你們幾個小子到是挺聰明,我馮某人還誒說你們就知道了?”馮先風趣的指了指幾人,又道;“沒錯,我們今天就來擺一擺這魏家千金的故事,話說啊,這魏家千金是魏大將軍的庶女,早年將是養在老宅的,是去年才被接回了魏家,而魏家老宅位於南方四大城之一的離城,那離城中有一秀才,生得是容貌出眾,又慣於寫詩,尤其還是情詩……”

接下來的故事,不用聽也知道了,就是魏家千金和那秀才相遇相知相守的故事,故事沒有什麼特別的,那魏家千金前些年一直不受重視,在秀才的關心之下兩人很快就私相授受,可是這時候,魏家千金卻被接回了魏家。

“真是郎有情妾有意,隻可惜錯點了鴛鴦譜啊……”馮先生聲色並茂的講述著,又道:“不過婚姻之命,自古就是媒妁之言,魏家千金的婚事理應由衛將軍做主,那窮酸秀才又哪裏配得上魏家千金。”

這段秘聞一出,台下的聽客們立刻就熱烈的討論了起來,敢在這種場合講這些秘聞的也隻有馮老先生一人了。別看馮老先生是個胡子花白的老者,也沒有官職在身,可是他可是貨真價實的帝師,當今皇上早年間就由他教導過,而他喜愛說書這件事,也是皇上特別讚揚過的,還特批了隻要他說的是事實,就給他說書的權利。

所以,這些話,他敢說,卻還沒人能把他怎麼樣。不過,馮先生也是有分寸的,這些所謂的秘聞也從來不涉及政治,所以朝堂中人也就睜隻眼閉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