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靠管理拓展工作(1)(2 / 3)

不過,杜拉克的理論並不適用於美國的大部分黑人,因為他們的生活環境並沒有達到假設所需的環境。我認為,如果他們的經濟狀況良好,基本需求獲得滿足,就能達到我們假設的目標。

在這裏有必要說一些杜拉克沒有說出來的想法:所有的假設都必須更明確、更完整。每位員工都必須意識到,我們是幸運的、是受恩寵的,我們必須更實際、更有彈性地回應客觀環境的改變,因為這世界仍持續運轉,不斷地轉變,因此,我們可以運用好的管理原則;但明天的情況有可能完全改變,但我們不能期望良好的情況會永遠持續,也不能認為在任何地方都是好的。

還有一些事情必須強調,首先就是溝通的重要性。語意學者會說,所有階層都會發生良好的溝通和不良溝通兩種情況。我想杜拉克如果把語意學理論納入他的理論中的話,對他是有好處的。

也許我們可以換另外一種方式來說明以上所論述的:我們應該強調人性的積極麵嗎?絕對有必要,但必須是客觀環境有此要求,而且是實際可行的情況。實際一點,我們也必須強調負麵的情況,這也是現實而且客觀存在的。

在我看來,杜拉克或其他專家所談的一些基本理念太過一般化。當然,員工對安全的需求或關愛的需求程度也不一樣,而且管理女性的工作與管理男性的工作有很大差異。如果我們將杜拉克的理念運用在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伊朗、敘利亞以及南非這些地區,就更能體會其中的不適應性,而且顯得非常清楚。

實際上,在許多地區隻有實行獨裁式的管理才有用。

隻有對一些膽小得厲害的人揮動皮鞭,一切才會有滿意的結果。獨裁者若采取人性化管理,就被認為是軟弱而又愚蠢的家夥,至少是不符客觀現實的。

因此,情況通常就會演變成這樣,獨裁者在學習寬大慈悲之前,一定要先嚴厲一些,使其組織員工遇到一些挫折。在骨子裏很有強權精神的人,若要其接受別人的建議以前,揮動幾下皮鞭會是明智的決定。

例如,如果我們探討德國人在戰爭中的個性就會認識到,所有德國人,他們的性格都建立在很強硬、很嚴肅、甚至粗暴的假定上的。在一項研究中,個性不嚴厲的老師被年輕的小孩嘲笑,並且被認定他是一個差勁的老師,不值得尊敬。除非他能在孩子麵前表現出獨裁者的心態,否則這位老師就無法管束學生。

顯而易見的,我們針對杜拉克的兩項假設已經提出重要批評,並使它們結合起來。一是他的管理原則隻適用於特定的人選;另外一點就是,他忽略了存在於某些人身上的卑劣性格、心理疾病、汙點以及其他一些人身上普遍存在的惡劣性。

退步的因素

人本管理的成功並不是偶然的,完全取決於各種先決條件。所以,我們不僅要探討造成進步的因素,更要了解造成退步的因素。可能造成退步的力量包括:食物的匱乏(不足以維持基本的生活所需);基本需求滿足感消失(或已經威脅到這個滿足感);不統合的組織構架或法律;任何造成恐懼或焦躁的事物、造成人們悲傷的損失、分離或死別;使人感到焦躁或害怕的任何改變;各種不良的溝通、懷疑、否定真相、不誠實、非真相、說謊;混淆真相,分不清楚真相或虛偽;喪失基本需求的滿足感,譬如自由、自尊、尊敬、愛人、被愛、歸屬、安全、心理需求、價值感、真相和美貌等。所有這一切都會阻礙組織的健康成長與發展,至少會造成工作積極性的下降,以及財務的不成功。

這一切都與無法保持一種合適的平衡有關。這就促使我們必須建構一套管理理論,使得正反二種力量取得平衡。在我們這個年代,也許我們比較積極地強調事件發展的正麵力量。在這裏,有必要提醒讀者一點,切莫忽視反麵力量,必須給予相當的重視程度,甚至是在強調正麵力量以前,就要先考慮反麵力量。對於各方麵的重視程度怎麼樣?那就得看實際的情況,根據現有法律的基準來決定。

另外,我們也應該注意到以下的可能性:人本管理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會產生一種倒退的效果、壞的效果。事實證明,這些人無法承擔責任,害怕自由,自由會讓他們感到恐懼。治療師已經注意到這些情況,但管理者顯然還沒意識到這樣的認知。

在缺乏結構、缺乏完全自由的情況下,人們必須自己尋求資源,這樣反而更顯示出這群人缺乏資源的困境,於是他們陷入冷漠、懶散、對人不信賴、焦慮或沮喪。他們習慣獨裁式管理或傳統結構型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