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 局勢危急(1 / 2)

200師在星夜兼程趕往臘戌,有了王漢章這個金手指,不用再多跑500公裏,不用再浪費三天的時間,有從容的時間構築工事,曆史上的那一幕將不會再上演了。

杜聿明和史迪威大吵一架之後,立即把緬甸的情況直接上報給蔣介石,現在遠征軍出兵的目的可以說已經失敗了,英國人跑了,史迪威跟英國人合起夥來陷害遠征軍,要是再不早做打算,恐怕遠征軍就要完蛋了。

遠在重慶的蔣介石受到杜聿明的電報,仔細看了一遍,眼神中充滿的憤怒和無奈,英美做事太絕,但是又不得不依靠他們,尤其是美國人,物資全靠他們支持了,而物資又必須經過英國人的地盤,英國人豈止是從戰場上,在之前的物資分配上,英國佬暗中以次充好,扣押了多少中國的物資。老蔣現在覺得緬甸戰事失敗隻是時間的問題了。老蔣現在隻能著手準備遠征軍撤退了,不過目前他還不能把想法說出來,原因是多方麵的。

4月23日200師經過三天的急行軍抵達臘戌,4月24日200師派出多支小分隊想四周搜索,並沒有發現日本人的蹤影,王漢章記得在曆史上日本人在29日才占領臘戌,那麼應該是在27日才到達臘戌,還有四天的時間,按照行軍速度,鬼子應該在幾百公裏之外。不過不管怎麼說,臘戌有了200師,絕對不會像曆史上那麼輕易的被占據了。

至少王漢章也改變了一點曆史了,慢慢來,以後會越來越好。

王漢章抵達臘戌之後,重新分析了局勢,王漢章認為,英國人直接撤回印度,那麼緬甸隻有人生地不熟的遠征軍在作戰了,而在兵力上遠征軍與日軍的兵力相差並不懸殊,在武器裝備上,日軍占據優勢,尤其是製空權在日本手裏,日本的零式戰機現在可是風頭正盛。

按照曆史遠征軍很快就會撤回中國,緬甸就會被日本完全占據,王漢章也不知道遠征軍是應該繼續堅守緬甸還是撤回國內,不過王漢章認為最好是可以再緬甸堅守,曆史上後相識明年的十月份就會反攻緬甸,所以現在日本並沒有占據絕對優勢,沒有切斷遠征軍的退路,因此王漢章覺得可以堅守比較好。

另外曆史上第一次遠征失敗後,怒江以西就被占據了,緬甸被占據,中國對外的聯係被中斷,物資運不進來,抗戰更加的艱苦,盟軍不得不開辟新的運輸線。人稱“駝峰航線”。航線全長800多公裏,橫跨喜馬拉雅山脈,沿線山地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達7000米。從印度阿薩姆邦汀江,經緬甸到中國昆明、重慶,運輸機飛越青藏高原、雲貴高原的山峰時,達不到必需高度,隻能在峽穀中穿行,飛行路線起伏,有如駝峰,駝峰航線由此得名。飛機飛行時常有強烈的氣流變化,遇到意外時,難以找到可以迫降的平地,飛行員即使跳傘,也會落入荒無人煙的叢林難以生還;日軍飛機的空中攔截也給運輸隊造成巨大威脅;飛行過程中,由於氣流影響,機器儀表時常故障,會偏離飛行航線。因為惡劣的飛行環境,飛機墜機事件是經常發生的狀況,伴隨墜機事件,機毀人亡的情況逐步上升。與死亡的近距離接觸,一些無法預知的狀況,在飛機上,伴隨飛機駕駛員左右的,除開副駕駛等人外,估計還有的就是死神了。飛行也許是當時那個時代的年輕人們最強烈的夢想,但是穿越駝峰航線,差不多就是將夢想構築在死亡上,因為每次一航行,也許都會是這些飛行員們的最後一次飛行,每損失一架飛機,就必須重新補充一架飛機,每架飛機都有相對應的編號,事故頻發的時候,每天都會看到新編號的飛機。

“駝峰航線”途徑高山雪峰、峽穀冰川和熱帶叢林、寒帶原始森林、以及日軍占領區;加之這一地區氣候十分惡劣,強氣流、低氣壓和冰雹、霜凍,使飛機在飛行中隨時麵臨墜毀和撞山的危險,飛機失事率高得驚人。在天氣晴朗的時候,飛行員完全可以沿著墜機碎片的反光飛行。他們給這條撒著戰友飛機殘骸的山穀取了個金屬般冰冷的名字“鋁穀”。因此,“駝峰航線”又被稱之為“死亡航線”。

這種運輸方式的代價是巨大的,運輸一次資源和運輸過程途中所消耗的資源形成嚴重的比例反差,而且一旦出現飛機事故,則損失更是加劇。為了重新打通滇緬公路開辟地麵運輸通道,航空隊還擔任運輸作戰人員的任務,將中國的作戰部隊,經過運輸,送至當時印度進行軍事訓練,再聯合當時國內作戰部隊,同時出擊,反攻日軍,恢複失地,打通滇緬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