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章 準備(1 / 2)

王漢章跟龍雲談妥之後,第二天就趕回了密支那,日本在不停的調運物資運往泰國和緬甸,大戰一觸即發,還好日本人不能集中力量,要不然緬甸沒有懸念,肯定會給鬼子占領。

中國方麵除了要求美國提供物資之外,另外就是讓美國在太平洋上進攻,牽製日本人的物資和兵力,王漢章知道日本人的想法,隻要美國人在太平洋上進攻,日本人定然優先把物資調往太平洋,特別是在緬甸沒有短時間打下來的可能的時候。

老蔣對於這次緬甸作戰非常上心,原本他要跟其他人商量,王漢章提出言多必失,再說重慶有太多間諜和漢奸,為了避免遭遇什麼意外,所以他不必知道緬甸的具體計劃,一切遠征軍內部作戰,他隻要提供物資和兵員就可,另外就是讓國內的各大戰區準備計劃,在戰爭打起來的時候跟國內的鬼子打,消耗國內日軍的兵力和物資,讓鬼子各處不能相顧,最後被耗死,到了那個時候就是中國軍隊反攻,收回失地的時候。

老蔣可能真的非常想那樣,要是緬甸能打贏,國內又能收複失地,那麼誰還能反對他,另外就算國內不能收複什麼失地,隻要緬甸能打贏,那也是非常的有麵子的,有了之前殲滅日軍十幾萬的前例,蔣介石非常的相信遠征軍的能力,因此也希望遠征軍能打一個漂亮的勝仗給國際上的人看看,隻要武器好,中國軍隊不輸於鬼子。

蔣介石領會了王漢章的意思,立即讓各大戰區擬定作戰計劃,在日軍進攻緬甸的時候,在國內發動攻勢,消耗鬼子的力量,並伺機收複失地。

之前儲存的大量的物資也被運往各大戰區,各大戰區明顯感到此次不同尋常,蔣委員長可從來沒有這麼闊過,他們的物資也從來沒有那麼豐富過。

各大戰區的軍官,大部分都市希望能收複失地的,能在國家危難的時候被委以重任,至少說明這個人還不會輕易的投日的,何況現在的各大戰區也已經重新劃分了,人員重新任命,足以證明他們的可靠。

各大戰區的司令、副司令等紛紛在想自己應該怎麼打仗,蔣介石沒有給具體的作戰任務給他們,他們反而覺得這仗很難打,原因在於彈性太大,誰也不知道做的怎麼樣才算好,日軍的戰鬥力雖然大家都感覺到有所下降,但是無論總體還是單兵,普遍來說還是比國軍要強,因此他們也不敢把士兵消耗幹淨了。

對於他們來說,要做的就是像遠征軍那樣,自己死個兩三萬人的,打死日軍十幾萬人那是最理想的,不過那種好事他們也隻是想想,日本人吃了一次大虧之後,不會再給那種機會了。

再說水淹、火攻可是需要技術的,當年炸花園口的時候,才淹死幾個鬼子呢,到時老百姓死了幾百萬,而遠征軍一下子淹死幾萬鬼子,也不知道應該說鬼子傻,還是自己等人不夠聰明,那種好事自己居然沒碰上,一個小排長居然兩個月就升到中將了,跟他們很多人從北伐打過來的一樣的軍銜,甚至有的還要高一級。

不過說實話,要是自己手下也能出一個這樣的人才,那自己就發了,也能想戴安瀾、衛立煌那樣成為國民英雄,受人敬重,在國內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那種感覺實在是想想就覺得很美妙。

國內的這些軍官總是刺激下麵的人,“你們還別不服王漢章,你們要是能出個注意,也讓我一仗打死個十來萬鬼子,力挽狂瀾,就算我不當官了,也要幫你們弄個上將當當。蔣委員長都說了,要是你們誰能做到王漢章那樣,那你們直接就升中將了,大家有本事自己想辦法啊。”

下麵的人雖然大家也經常意淫自己想出來一個好辦,能像王漢章那樣,一仗打死那麼多鬼子,不過夢醒來,擦擦口水也就過去了,但是也確實激勵了不少人的鬥誌,或許他們並不在乎那種官職,但是他們不服輸,認為別人能做到的事情,自己也能做到。升職其實是對自己的一種認可,不是嗎?

今天他們定然要好好表現一番,本來大家當兵就是來殺鬼子的,來給鄉親們報仇的,即便最初他們是被強行抓來的,但是之後也被這種思想充斥這腦海。

緬甸方麵因為戰事的原因,所以已經暫時停止了移民,同樣還有另一個原因,該死的英國人已經抗議了無數遍了,但是王漢章總是以那是難民,總不能看著他們餓死為由拒絕了。

英國人又去找蔣介石抗議,不過蔣介石也無賴了,說中國幾個省連年大旱,那麼多難民沒飯吃,已經開始吃人肉了,中國自己又沒有糧食救援,而日本人反倒在那裏救濟,然後趁機宣傳狗屁大東亞共榮圈。不得已暫時隻能把這些人遷移到緬甸去,至少那裏還可以吃樹根,吃樹葉,另外也不會被日本人利用,要不然中國政府可能不用日本人來打,自己就被自己人推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