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以軍損失大約3千餘人,而阿軍則損失6千多人,但是他們的戰略目的並沒有達到。
5日,雖然昨天損失很大,但是本拉登等人也知道以軍損失不小,同時他們也得到報告,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特別是軍人從各地回以色列參戰,他們不想遲疑,以免夜長夢多,昨天阿軍損失很大,但是以軍損失也不小。
中午,埃及軍隊從阿裏什分兩路開入巴勒斯坦。北路以第一師為主力共15000人,沿海岸公路通過加沙向特拉維夫進發。由於以色列軍隊在特拉維夫南麵拚命抵抗,夜間襲擊了埃及軍隊先頭部隊的後方,從而使埃軍慌亂不堪,接著以色列人又召開記者招待會聲稱埃軍供應線已被切斷。消息傳到開羅,埃軍司令部立即命令停止攻擊特拉維夫,這一挫折,成為埃軍在這次戰爭中的轉折點,特拉維夫再沒受到埃軍攻擊。埃軍攻擊改變目標,轉而占領內格夫的一些要地及公路幹線。南路第3師經過比爾謝巴、希布倫,向耶路撒冷進發。
而北線的敘利亞軍隊以1個機械化團、1個騎兵師和一個步兵師,另外一些嘈雜的巴勒斯坦抵抗組織的軍隊共計40000人從庫奈特拉出發後,首先向太巴列湖南端出擊,他們陸續攻克了約旦河兩岸的三個猶太居民點,接著向尼加亞居民點出擊。此後,他們同在太巴列湖南端這一地區的以軍遭遇,展開激戰。
伊拉克軍隊先是向北部的蓋謝爾和貝桑進攻,進展不大,轉而進攻納布盧斯,伊拉克軍隊投入了1個裝甲車團、一個步兵師以及一個有三個航空中隊支援的機械化旅。相繼占領了 阿軍發起進攻,並取得初戰告捷。[3]
納布盧斯、傑寧和離地中海隻有11英裏的圖勒卡姆,並威脅著猶太城赫德拉,幾乎達到海邊,眼看將以色列軍隊攔腰切斷。但伊軍為能繼續進行攻擊,喪失了戰機,以軍乘機向傑寧反撲,但被伊軍擊退。
黎巴嫩軍隊在北部的進攻規模較小,它先是攻占了馬勒基亞邊防哨所,後被以色列奪回。8日,黎軍再次攻占此地。
看著自己的盟友一個個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土耳其軍隊坐不住了,但是他們作為預備隊,沒有本拉登的命令是不能隨意出動的,否則會引起麻煩。
而此時本拉登誌得意滿,但是誰也沒想到,這是本-古裏安等人的計謀,其實他們一麵派軍隊抵抗,以免在觀察阿軍的戰鬥力,5日一天就損失了3000多人,這讓以色列方麵有些吃驚,猶太人可不多,這麼損失可損失不起。
其實戰爭越往後推延就越對以色列有利,現在他們的空軍訓練不到位,連陸軍訓練都不到位,阿軍雖然是仆從軍出身,但是畢竟還是有些本事的。另外他們最懼怕的土耳其軍隊一直不參與進攻,土耳其軍隊可以說是所有阿拉伯聯合軍最厲害的,他們不動本-古裏安也不敢隨意出動。
中東戰爭雖然打的激烈,但是時刻關注的也隻有猶太人和阿拉伯國家的人罷了,要知道如今可是世界大戰期間,阿以之戰跟中蘇、蘇德或者英美德之間飛機大炮鋼鐵之間的較量相比較簡直是小兒科。
在法德線,英美聯軍在比利時和法國北部城市南錫一帶進行著慘烈的拉鋸戰,不過英美聯軍雖然沒有直接進攻到德國的本土,但是每天都有幾千架飛機對德國境內的設施進行狂轟亂炸,德國國內損失慘重。
好在此時跟曆史上不一樣,至少東線的蘇聯依舊處在被動挨打的地位,而不是已經攻打到了波蘭。
莫斯科、列寧格勒相繼被德軍占領,亞洲又有中國軍隊的強勢進攻,蘇聯根本騰不出兵力反攻,更沒有物資去反攻,而小規模的反攻對於戰局根本沒有任何的作用,該退守還是的退守。
但是蘇聯方麵即便在這種時刻依舊死守每一寸領土,這讓希特勒和德國人背後冒冷汗,他們難以想象如果不是中國在亞洲進攻,那麼他們還有今天嗎,恐怕蘇軍早就反攻了。
而王漢章也同樣如此,蘇聯人的頑強確實是他見過最堅韌的,而且蘇軍作戰還不像日軍作戰那樣沒頭沒腦的。不愧是跟大自然搏鬥生存下來的物種,雖然野蠻,但是值得尊敬。
希特勒慶幸有華夏這樣的幫手,特別是王漢章這個人,如果不是王漢章的出現,德國失敗的命運恐怕已經注定了。
其實在“巴巴羅薩計劃”尚未實行之前,希特勒認為這個世界上能作為德國對手的隻有美國和蘇聯。
美國工業力量強大,又有大西洋和太平洋保護,而且美國本身就有強大的艦隊,要想進攻美國那是非常難辦到的事情,至少在德國政府歐洲之前是這樣的,所以美國的威脅再大也隻能放在最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