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章 阿拉山口大轟炸(1 / 2)

基曆1944年10月3日,社會黨三十萬大軍全部出動,對中亞的蘇軍發動了全麵進攻。

社會黨軍兵分四路,一路從阿爾泰出發,他們沿著流入北冰洋的額爾齊斯河順流而下,這裏有一條古往今來的道路。

第二路大軍從迪化(烏魯木齊)、石河子、阿拉山口往攻進哈薩克斯坦後彙合,哈薩克斯坦的德魯日巴和於恰拉爾方向進攻,他們會跟第一路大軍隻要打到了巴爾喀什湖北邊阿克都卡,再往西就是一馬平川的沙漠和平原,無險可守,到時候蘇軍必然抵擋不了中國機械化軍隊的進攻。

第三路大軍則從伊寧朝著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進攻。

第四路大軍則從喀什往吉爾吉斯斯坦進攻。

新疆和中亞的交界地區是崇山峻嶺,無比的險要,後世蘇聯武力占據了很多重要的關隘,在中蘇關係還算可以的時候,蘇軍就在這裏修築了大量的工事,隨著中國軍隊發動了收複外蒙的戰役,蘇軍一度想從這裏進攻新疆,最後為了避免全麵戰爭才不得不作罷,但是他們卻開始修築永久工事,如今所有的工事都已經修完,而且他們認為如果中國軍隊進攻,至少可以阻擋一年以上。

王漢章此前也在研究如何從這裏進攻,社會黨人也在不斷的研究,此地地形複雜,重要的關隘全部被蘇軍控製。

如果不是派了大量的新疆的少數民族情報人員繪製了不少地形圖,加上德國提供的還有彙集了常年往來經商的商人提供的情報,中國軍隊對此地可謂是兩眼一抹黑。

社會黨軍的主攻方向是阿拉山口,別看這裏似乎是最難進攻的地方,但是後世鐵路就是從這裏通往中亞的,另外這裏的山區也不想其他地方那麼大,那麼多,他的寬度窄很多,也底很多。

當然這裏的蘇軍也更多了,不過這並不是什麼問題,現在王漢章他們最怕的不是敵人正麵戰場上怎麼厲害,而是怕敵人動不動就進山打遊擊,這樣雖然能給予中國軍隊的殺傷或許不大,但是他就像一個不定時炸彈,你永遠不知道他什麼時候給你一下。

而阿拉套山雖然很長很高,但是不是成群的山脈,蘇軍就算進了山也能很快的清剿他們。

蘇軍光是在這個山口前後就駐紮了一個軍的兵力,還有完備的永久工事,如果是正常打法,不知道要死多少人才能拿的下這裏。

新疆的油田已經投入使用,王漢章積極開發這裏就是為了為軍隊就低提供燃料,當然還有就是考慮到進攻中亞需要大量的燃燒彈。

其實王漢章對於如何盡量一最小的代價拿下這裏並沒有什麼好的計劃,因此最後隻能是憑借實力了,此地山林林立,樹木眾多,如今已經進入冬季,大量的草木枯萎,如果發動火攻相信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阿拉山口戰役上午9點才開始,經過這麼久的空戰,毛衛國他們早已摸清了蘇聯空軍的實力,所以作戰也不需要偷偷摸摸的。

戰鬥開始後,社會黨的陸軍全部沒有動靜,他們默默的看著三百多家戰鬥機和轟炸機向蘇軍陣地或者蘇軍有可能藏身的地方扔下凝固汽油彈和燃燒彈。

很快在山上燃起一片片火光,實施轟炸的轟炸機當中有最新研發的閻羅王轟炸機,之所以給他取了這個名字是因為,他的載彈量達到了驚人的8噸,而且航程還有有6000千米的航程、萬米以上的實用升限。

該飛機從以美國的B17轟炸機為原型,加上德國提供的飛機技術,再由猶太科學技術人員根據王漢章提出的四引擎螺旋槳轟炸機為目標而研發設計的。

當然,王漢章也是知道美國有一款叫B29的轟炸機已經出來了,而且性能比閻羅王還要先進一些,其實王漢章的理念也來源於此,奈何中國底子太薄,無法跟美國在技術上抗衡,能有這樣的飛機已經不錯了。

而研製這款飛機也是因為華夏的海軍力量太薄弱,要應對日本的威脅就必須加強空中優勢,有了這款轟炸機,日本列島、台灣、菲律賓和印尼西部的島嶼都在轟炸範圍之內,到時候對付日本就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