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包不住火,也沒辦法包,納粹政府也沒有打算包。
雖然媒體還沒有紕漏,但是狼堡的德國軍政人員幾乎都知道了這件事,戈林個希姆萊沒想到希特勒臨終前把元首之位傳給了鄧尼茨,這讓他倆很是意外,其他有野心的人也非常的意外。
戈林和希姆萊等人手足無措,如果是他們倆誰當的元首,他們會有一堆辦法反擊,但是居然是這個戰功赫赫的海軍頭目,很明顯雖然德國海軍飽受打擊,但是畢竟也是三軍之一,實力不容小覷,他們自然一邊倒的支持鄧尼茨。
1891年9月16日,鄧尼茨出生於柏林近郊的格林瑙鎮。母親早逝。父親是工程師,總是督促他努力學習,並注意培養其學習興趣。
1910年4月,鄧尼茨在魏瑪高中畢業後,便參加德國海軍,先在赫爾塔號巡洋艦接受艦上訓練,後考入弗倫斯堡—莫威克海軍學校。1912年秋天畢業後,分配到布雷斯勞號巡洋艦任候補軍官。是年冬,巴爾幹戰爭爆發,鄧尼茨隨艦到地中海參加封鎖黑山港,向俄國支持的塞爾維亞人耀武揚威。次年5月,參加西方列強在阿爾巴尼亞的登陸行動,阻止塞爾維亞人在亞得裏亞海邊定居。[1]1918年10月4日在襲擊了一隻英國商船隊後被俘。
在戰俘營中開始研究新的潛艇戰術,即“狼群戰術”,該戰術在過去的幾年裏在大西洋曾給英美等國的海上運輸造成極大威脅,也因此被盟軍稱為“麵目猙獰的海地魔王“。
希特勒死後的第二天,也就是10日,鄧尼茨和戈培爾以希特勒的名義派人控製住了希姆萊和戈林,同時解除了他們認為會危害到德國的軍政人員,一時間德國風雨飄搖。
13日,德國的局勢大體穩定,如今隻有刺殺希特勒的施陶芬貝格等人盤踞在柏林區域,另外西線的軍隊中有大量的背叛小人,但是鄧尼茨沒有行動,因為盟軍進攻非常的猛烈,如果德軍內部再出現意外,那軍隊恐怕會瓦解。
這天中午,鄧尼茨和戈培爾正式對外宣布希特勒的死訊,同時譴責了施陶芬貝格等人的背叛行為。
王漢章早就知道刺殺之事,曆史上的這件事的大體也是知道到的,隻不過這次是將事件延後了,不過這次不是施陶芬貝格死了,而是希特勒死了。
希特勒死了,德國一片哀嚎,雖說希特勒犯過很多錯誤,但是其實算起來也不算什麼,世界大戰總有掌控不了的東西,至少現在德國在希特勒的帶領下國土麵積擴大了幾十倍,他們都相信德國最後會奪取歐洲和非洲。
德國人民憤怒,施陶芬貝格等人一下子成為了德國的罪人,施陶芬貝格等人也明顯感受到了這種威脅,因此這些人最後隻能被迫聯合起來以避免被清算。
德國炮兵上將德國陸軍總參謀長路德維西·貝克派人秘密的接觸鄧尼茨,希望他能不追究刺殺希特勒的事情,隻要鄧尼茨不追究這件事,那他絕對擁護鄧尼茨。
鄧尼茨思考了半天就拒絕了,海軍的實力太弱,戈林、希姆萊雖然被控製了起來,但是德國內部危機重重,他下台沒關係,但是他擔心因為這樣德國多年的心血毀於一旦。
如果他不追究刺殺希特勒的人,那他就沒辦法給國民和軍政府交代,否則他一定會被推翻,到時候德國就陷入了內亂。
鄧尼茨隻是將很多人關了起來,並告知這些人的部下,這些人有可能參與刺殺元首,要帶走調查,讓他們不要驚慌,如果沒有問題這些人自然沒有事。
德國很快就穩定下來了,那些首鼠兩端的人也倒向了鄧尼茨這個法定繼承人,當然鄧尼茨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
柏林和新柏林之間溝通無果,柏林方麵隻能接受施陶芬貝格的建議跟盟國合作。
在華盛頓,杜魯門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馬歇爾,勝利的曙光終於來了,上帝終究還是沒有拋棄他的子民。”
馬歇爾道:“是啊,希特勒一死,德國雖然沒有轟然倒塌,但是絕對不會像以前那樣難纏了,更何況今天我們手中還有了一張柏林牌可以打,這樣一來德國是威脅不了我們了。”
“馬歇爾,柏林方麵要求跟我們聯合對抗新柏林,你看我們該怎麼辦?”
“暫時不要答應他們,我們可以邊扶住他們邊跟鄧尼茨討價還價。”
“你的意思是說他們靠不住?”
“是的,鄧尼茨擁有很高的威望,加上柏林方麵在德國人眼中是叛徒來著,要扶持他們上台困難太大,到時候我怕生出什麼變故。而鄧尼茨那邊畢竟名正言順,加上他已經穩定了大局,對抗下去怕是會生出變故的,因此我們要小心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