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無數次有人挑戰過王氏,想要逼著王氏妥協,但是最後妥協的一定是別人。
李香秀曾經也試過,不過即使平時再怎麼樣聽她的,再怎麼樣挺疼愛她,在對上王氏的時候,妥協的那個也是她李香秀。
隻要王氏一哭一鬧,最後隻要她以死相逼,家裏人就會覺得犯錯的那個人不應該,即使錯在王氏,也會覺得你一個小輩為了那麼點小事兒把祖母逼死了,是不應該的,天大的事兒也沒有王室的命重要呀。
即便是傷及到了那個小輩的命,那一個孩子的命,跟一個撫養了那麼多孩子的老太太的命比起來,孰輕孰重,難道還沒有人能分清嗎?
這還是輕的,如果家裏人反對的話,王氏會直接鬧到村子裏,一哭二鬧三上吊,是自農村婦女慣用的手段,王氏更是把這一招應用的爐火純青。
她每一天不順心就是大哭大鬧,甚至會到村子裏把所有人都引來,然後訴說她以前是怎麼怎麼困難,把這些孩子拉扯大,然後這些孩子又怎麼怎麼不孝,為了多大一點事,要逼死她,如何如何……
即使王氏蠻不講理,但跟她的命比起來,大家還是會勸著小輩妥協,反正大家都認為就是順著王氏,然後道個歉,就什麼事兒都沒有了。
可如果不順著王氏的意,那麼她就會鬧得家裏都不得安寧,大家無論再熱再累,都不能吃飯,你要是硬做的話,王氏就把所有的飯什麼的都摔了。
再生氣也不能把老太太打趴下,所以最後無論是為了什麼原因,大家都會妥協,李香秀認為這一次妥協的也是李無忌,畢竟這個哥哥她也是從小就知道的,非常的孝順,連對自己這個妹妹都非常的好,更不要說是對待老太太了。
即使石曉曉那個女人手段了得,但隻要老太太拿出絕招,那李無忌一定會順著老太太的意思,要不然他就得背上一個不孝的罪名。
在這個時代,不孝可是一項大罪,比偷盜都嚴重很多,如果一個女人背上了不孝這樣的罪名,那麼注定是嫁不出去的,男人背上了這樣的罪名,那麼考取功名什麼的就無望了。
正在李香秀聽牆角的時候,李無忌的聲音從房間內傳了出來:“滾過去。”
這聲音帶著暴怒,完全不像對著王氏的時候,反而像是壓抑在心中許久的火氣,找到了發泄一樣。
對待這個妹妹,李無忌是寵溺的,但在怎麼寵溺,他這個當哥哥的也是有教訓的權利的,而不是像對待王室王氏,同樣的錯誤,李香秀犯了和王氏犯了,那絕對是不會受到平等的對待。
這樣的吼聲讓李香秀心裏顫了顫,但隨即又想到,哥哥從小就對自己非常的疼愛,這次隻不過是牽扯到了石曉曉那個女人而已。
女人嘛,趕走了,再過一段時間,哥哥再討一個漂亮的媳婦,那不就忘了嗎,到時候自己還是他的妹妹,難道他還舍得對自己發火嗎?
想到這裏,李香秀又硬氣起來的,連腰杆都挺直了,直接推開門走進去:“哥,我隻不過是過來聽一下,怕你惹怒了祖母而已,你居然還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