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客人反過來成為主人,多用來比喻變被動為主動。
【原文】乘隙插足,扼其主機。漸之進也。
【計名探源】此計出處說法不一,大體有三種說法:一種是據《李衛公問對》載:“臣較量主客之勢,則有變客為主、變主為客之術。”另一種是,杜牧注《孫子兵法》載:“我為主,敵為客,則絕其糧道,守其歸路。若我為客,敵為主,則攻其君王。”還有一種是,《三國演義》第七十一回寫的法正對黃忠講的一段話:“夏侯淵為人輕躁,恃勇少謀。可激勵士卒,拔寨前進,步步為營,誘淵來戰而拎之。此乃‘反客為主’之法。”
從軍事上說,所謂“反客為主”主要包含兩方麵意義:一是對同盟者來說,本來是同盟者為“主”,我為“客”,經過運用計謀,使我得以插足其中,並在同盟者中逐漸掌握了領導權、支配權。二是對敵軍而言,我方實力小,處於被動,是為“客”,經過運用計謀進行鬥爭,我方逐漸由被動變為主動,這也是“反客為主”了。
【古代戰例】
郭子儀親說回紇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社會內部矛盾重重,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唐朝將領仆固懷恩叛變,多次引回紇、吐蕃攻唐。
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八月,仆固懷恩率三十萬叛軍,先出兵侵掠同州,矛頭直指長安。京師一片慌亂。代宗急召忠勇愛國、屢建奇功的大將軍郭子儀屯駐長安北麵的涇陽城,抵禦仆固懷恩的進攻。
郭子儀的部隊僅一萬多人,被敵重重包圍在涇陽。他命令部將四麵堅守,自己親率騎兵四處偵察敵情。
這時仆固懷恩在行軍途中暴病身亡,群凶無首,分營紮寨,各自為戰。郭子儀心中暗喜。但敵眾我寡,仗還是不好打。尤其是回紇兵,驍勇善戰,又多於唐軍五倍以上。
足智多謀的郭子儀決定智取,放棄力敵。他派自己的得力大將李光瓚前去回紇大營遊說。回紇王聽說他是郭子儀派來的,疑惑地說:“郭子儀還活著嗎?仆固懷恩說天可汗(指唐朝皇帝)已經拋棄四海,郭令公也已謝世,中國無主,我們才隨同他來的。如果他老人家健在,我們倒要見一見。”
郭子儀深知隻有爭取回紇和唐軍聯合,重點打擊吐蕃,才能取得勝利。錯過這個機會,戰爭的勝負,京城安危不堪設想,他立即決定,親自到回紇軍營走一遭。
將士們深怕回紇有詐,不讓郭子儀前去。郭子儀說:“為國家,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我去回紇營中,如果能談得成,這一仗就打不起來了,天下從此太平,有什麼不好?”他拒絕帶衛隊保衛,隻帶少數隨從,到回紇營去。
回紇首領藥葛羅,怕唐軍用計,趕緊叫部下擺開陣勢,自己也搭弓上箭,準備射擊。郭子儀遠遠看見這場麵,幹脆脫下盔甲,把槍也扔了,繼續接近回紇。藥葛羅看清後,趕忙上前迎接郭子儀。
郭子儀兩次從安史叛軍手裏收複兩京時,曾經帶領過借來的回紇兵,同他們有過並肩戰鬥的情誼。他在回紇人中有很高的威信,回紇人一向敬稱他為郭令公。郭子儀來到回紇營寨,他們一齊向他跪拜。郭子儀將他們扶起,與之痛飲敘談,又派人送來羅錦,歡言如初。
郭子儀對藥葛羅說:“大唐、回紇關係很好,回紇在平定安史之亂時立了大功,大唐也沒有虧待你們呀!今天怎麼會和吐蕃聯合進犯大唐呢?吐蕃是想利用你們與大唐作戰,他們好乘機得利。如果你們能乘其不備反戈一擊,取勝就易如反掌了。他們的羊馬遍野,長達數百裏,這是天賜良機。今天能驅逐戎兵戰勝敵人,與我朝和好而凱旋,不是一件很快意的事情嗎?”郭子儀很快就說服了藥葛羅,雙方馬上立誓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