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精細的人注重細節:細節決定成敗(1 / 3)

在日常生活與繁雜的工作中,人們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些不容易改變的小性格。小性格常常會決定人一生的平坦與坎坷、成功與失敗、樂觀與悲觀、得意與失意,因此我們一定要戒除這些不良的性格,培養健康的性格,跨越人生障礙,重新定位你的生活,不要讓小性格壞了大事。

嫉妒別人就是自毀形象

嫉妒這種性格雖然是小毛病,但卻會給人帶來極大的傷害。它是一股禍水,會使你頭腦發昏、喪失理智,招來別人的厭惡。因此,你要時時提醒自己,嫉妒別人就是在毀壞自己的良好形象。

盧梭說:“人除了希望自己幸福之外,還喜歡看到別人不幸。”這句話不僅道出人類容易嫉妒的心理,對人類幸災樂禍的想法更是一針見血。

嫉妒往往源於私心。如果真正大公無私,能全方位考慮問題,就不會產生嫉妒心理。能如此,他人會為你的崇高而由衷地喜悅,並以“見賢思齊”來要求和勉勵自己。不嫉妒不僅會激勵別人,更能培養自我。

荀子說:“君子以公理克服私欲。”孔子說:“君子明於道義,小人明於勢利。”義,是天理所應實行的;利,是人情所應思索的。君子根據天理行事,便沒有人欲的私心,所以能泛愛。小人放縱私欲,不明天理,所以嫉惡別人。

嫉妒是一種慢性“毒藥”,可以使人不辨是非。對人無端生怨,對己則身心俱損。嫉妒是產生“惡毒仇恨”、“無名怒火”的重要根源。嫉妒會毀了自己,也會傷害他人。

有一個畫家,他的作品有一定的影響,同時也給自己帶來不菲的收入,但他從不看重這些,也不嫉妒他人——他的座右銘是“我永遠是個小學徒”。他追求藝術的理想還像童年那樣執著單純,他追求成功但絕不嫉妒比他更成功的人,也許他成功的奧秘正在於此。

而生活中,我們見到最多的卻是那些因嫉賢妒能而變得醜陋的人:“他不比我強,卻老受表揚,這次我就不幫他了,看他能比我強到哪裏去!”

你知道什麼是螃蟹心理嗎?你知道漁民們怎樣抓螃蟹嗎?把盒子的一麵打開,開口衝著螃蟹,讓它們爬進來,當盒子裝滿螃蟹後,將開口關上。盒子有底,但是沒有蓋子。本來螃蟹可以很容易地從盒子裏爬出來跑掉,但是由於螃蟹有嫉妒心理,結果一隻都不能跑掉。原來當一隻螃蟹開始往上爬的時候,另一隻螃蟹就把它擠了下來,最終誰也沒有爬出去。大家不用想就知道它們的結局:它們都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人一旦嫉妒起來就好像那些螃蟹一樣。嫉妒的人以消極的人生觀為基礎,他們信奉你好我就不好的信條,所以這種心理常常給人際關係帶來破壞性的影響。

嫉妒的起因是我們發現別人比我們做得更好,別人比我們擁有的更多。嫉妒有推動力,但是它不能給我們正確的航向。它給我們指明一條道路,但是卻讓我們去妨礙和傷害別人。還記得《白雪公主》中那個原本很美麗的後母嗎?因為嫉妒白雪公主比自己美麗,就狠下毒手,最後自己反倒被氣得鼻歪眼斜,成了一個真正的醜女人。用拖別人後腿的方式來贏得勝利或者至少保持不輸是非常愚蠢的做法。

嫉妒使我們放棄對自身利益的關注,別人的優勢恰好映照出我們的不足。想要完成一個健康完善的自我的塑造,必須要懂得為自己加油。去拖別人的後腿隻會使別人和我們一樣差勁,而不會使我們獲得進步。

嫉妒是發生在自己最熟悉的圈子裏的,我們普通老百姓不會去嫉妒國家首腦所擁有的特權、億萬富翁所取得的財富,但我們卻不能容忍周圍的人超越我們半步,故而這種心理會對我們造成切實的傷害。你隻要發現別人進步比你快,運氣比你好,你心中便酸溜溜的不舒服,說話也不自覺地尖刻起來,甚至還會做出一些小動作,這樣的行為方式誰還會同你在一起互幫互助?到頭來隻能傷害到自己。

每個人都難免會有些嫉妒心在作祟,因此,看到別人發生不幸,有時候幸災樂禍的感覺就會油然而生。這種情況,最常發生在那些與我們有利害關係的人身上,因為他們罹禍,我們就會覺得似乎又少了一個競爭的對手了。

但是,我們卻忽略了他人在成功之前所付出的汗水與努力。因此,每個人都應該捫心自問:自己是怎麼規劃人生的?目前自己的工作充滿了挑戰與成就嗎?自己在工作中,能否獲得學習與成長的機會?與別人相比,自己是否有一些突出的特質?然後,將自己未來真正想做的事情,或是欲追求的目標記錄下來。例如,希望身旁擁有什麼樣品質的益友?希望從工作中還能多學習到什麼知識或技能!未來希望過什麼樣的生活?請將所有的夢想個體化,目標明確化吧。

當一個人成功的時候,其實往往代表了全人類的成功。愛迪生成功地發明了電燈,萊特兄弟成功地試飛了飛機,愛因斯坦發現了相對論等,這些成功的事例最後都給全人類帶來了便利與福音。因此,莫嫉能妒賢,請為他人的成功感到驕傲,為他們喝彩吧!

不要隻把嫉妒當成無關緊要的小毛病、小問題,細節可以決定成敗,嫉妒之花往往會結出最難以清除的惡果。

你不是宇宙的中心

為人處世中,你若總是過於表現自己,把自己當作宇宙的中心,那麼別人就會厭惡你、疏遠你。生活中,很多人就因為在這個細節上不注意收斂自己而飽受排斥。所以我們要常常檢討自己的行為與性格,別讓微小的錯誤損害自己。

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說:“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越。”當我們的朋友表現得比我們優越時,他們就有了一種重要人物的感覺,但是當我們表現得比他們還優越,他們就會產生一種自卑感,形成嫉妒的情緒。

社會上,那些謙讓而豁達的人總能贏得更多的朋友。他們善於放下自己的架子,虔誠、恭敬地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反之,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別人的人什麼事都愛露一手,仿佛就自己行,對別人不屑一顧,總認為,在這個世界上,唯我最大,舍我其誰。因此,隻要是涉及到利益重新分配或調整時,他都采取“當仁不讓”的態度,什麼都想沾,什麼都想貪,這樣的人到最後都受到了人們的鄙視。正如希臘一位叫希爾泰的學者所說的:“傲慢始終與相當數量的愚蠢結伴而行。傲慢總是在成功即將破滅之時,及時出現。傲慢一現,謀事必敗。”

有人認為,喜歡表現、張揚自己是無傷大雅的小節,這種想法真是大錯特錯了。要知道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性評價,都在不知不覺地強烈維護著自己的形象和尊嚴,如果為人處世時過分地顯示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目空一切、妄自尊大,那就是在無形之中對對方的自尊和自信進行挑戰與輕視,對方的排斥心理乃至敵意也就不知不覺地產生了。

Cinderella一天辛苦之後酣然入睡。

一位玲瓏的天使飛進窗口找上了她,說,聰明的Cinderella,每個人都應該得到一份適量的聰明和一份適量的愚蠢,可是匆忙中上帝遺漏了你的愚蠢,現在我給你送來了這份禮物。

愚蠢禮物?Cinderella很不理解。懾於上帝的威嚴,她接過天使包中的愚蠢,無可奈何地植入腦中。

第二天,她平生第一次講話露出了破綻,第一次解題費了心思,她花了一個早晨記住了一組單詞,三五天後卻忘了將近一半。她痛恨這份“禮物”。深夜,她偷偷地取出了植腦不深的愚蠢,扔了。

事隔數天,天使來檢查它自己做的那份工作,發現給Cinderella的那份愚蠢已被扔進了垃圾箱。它第二次飛入Cinderella的臥室,義正詞嚴地對她說,這是每個人都必須有的配額,隻是或多或少罷了,每一個完整的人都應該這樣。

不得已,Cinderella重新把那份討厭的愚蠢撿了回來。但是,她太不願意自己變成一個不很聰明的人了。她把愚蠢嵌進頭發,不讓進入思維,居然蒙過了天使的耳目。以後,Cinderella沒有遇上一道難題,沒有考過一次低分,一直保持著強盛的記憶、出色的思維和優異的成績。

當然,她也沒有了苦役獲釋的愉快和改正差錯後的輕鬆。更奇怪的是,也沒有一個同伴願意與她一起組隊去出席專題辯論,因為她的精彩表現使同伴顯得呆若木雞;也沒有哪個人願意和她做買賣,因為得利賺錢的總是她;也沒人與她戀愛,男人們無不怕在她的光環裏被對比成傻瓜。連下棋打牌她都十分沒勁,來者總是輸得傷心。偶爾有一兩次她給了點麵子,賣個破綻下個軟招,也很容易看出是她在暗中放人一馬,比她勝了還傷害人的自尊。

她越來越孤獨、空乏,真的也希望有份愚蠢了。但是,聰明成性的腦袋,愚蠢是再也植不進去了。她希望能再見上一次天使,可天使已“黃鶴一去不複返”了。

因為隻有聰明,Cinderella在痛苦中熬過單調的一生。

你帶著羞怯和歉意告訴世人:“大家聽著,我知道自己實際上並不這麼好,所以我想做得盡量符合你們的要求。”

許多書籍和文章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取悅別人,以得到別人的喜愛。讓別人喜歡的方法,就是使自己變得討人喜歡。所以,你必須順從別人,不要攻擊別人,並且多說別人想聽的話。和同事相處的時候,要表現得比較世故;和老同學相處的話,則力求平實。也就是說,在與人相處時要盡量表現出你的謙虛。謙虛,別人才不會認為你會對他構成威脅,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從而建立和睦相處的人際關係。

王昆是人事局調配科一位相當得人緣的骨幹,按說搞人事調配工作是最得罪人的事,可他卻是個例外。但是,在他剛到人事局的那段日子裏,在同事中幾乎連一個朋友都沒有。因為他正春風得意,對自己的機遇和才能非常自信,因此每天都在極力吹噓他在工作中的成績,每天有多少人找他請求幫忙等等得意之事。然而同事們聽了之後不僅沒有人分享他的快樂,反而極不高興。後來是老父親一語點破,他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從此,他就很少談自己的成就而多聽同事說話,因為他們也有很多事情要吹噓。讓他們把自己的成就說出來,遠比聽別人吹噓更令他們興奮。後來,每當他有時間與同事閑聊的時候,他總是先讓對方滔滔不絕地把他們的成就炫耀出來,與其分享,僅僅在對方問他的時候,才謙虛地表露一下自己。

別把自己擺的太高,為人應該謙遜、自製,這樣別人才願意親近你,你做事才有幫手。反之,若恃才妄為,高傲自大,人皆遠之,你就成了“孤家寡人”了。

妄自尊大和目空一切的結果隻能使自己的形象扭曲,在傷害別人的同時也傷害自己。所以,注意收斂自己,也是保護自己的一種策略。

小處更不可隨便

古人告誡我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很多人往往能在大奸大惡麵前保持自律,但麵對小錯小失時卻常管不住自己。其實小處更能體現一個人的品格,因此千萬不能在小處放縱自己。

生活中,普通人很少會犯大過失,因為大過失太明顯、影響太大,多少雙眼睛盯著呢!而小過失則不然,它不引人注意,有時甚至別人都不會發現,小處隨便一點似乎沒什麼大不了的。然而小事是人一生中最基本的內容,自我形象的定位也正是來自小事的累積。所以小處不能隨便,要讓良心監督自己,不管事情大小,不論別人知不知道,你所要做到的就是問心無愧。

為人應不愧於人,不畏於天,即使在小事上也應如此。《詩·小雅·何人斯》中說:如果沒有做什麼有愧於己心的事,那麼對於上天也沒有什麼可怕的。日本經營之神鬆下幸之助曾這樣說道:“盲人的眼睛雖然看不見,卻很少受傷,反倒是眼睛好的人,動不動就跌跤或撞倒東西。這都是自恃眼睛看得見,而疏忽大意所致。盲人走路非常小心,一步步摸索著前進,腳步穩重,精神專注,像這麼穩重的走路方式,明眼人是做不到的。人的一生中,若不希望莫名其妙地受傷或挫敗,那麼,盲人走路的方式,就頗值得引為借鑒。前途莫測,大家最好還是不要太莽撞才好。”鬆下這段名言的主旨是要我們凡事三思而後行,謹言慎行。人生的舞台是旋轉的、不定的,我們應該慎重地舉步落足,堂堂正正,光明正大地為人處世,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

一個美國遊客到泰國曼穀旅行,在一個貨攤上他看見了十分可愛的小紀念品,他選中3件紀念品後就問價。女商販回答是每個100銖。美國遊客還價80銖,費盡口舌講了半天,女商販就是不同意降價,她說:“我每賣出100銖,才能從老板那裏得到10銖。如果價格降到80銖,我什麼也得不到。”

美國遊客眼珠一轉,想出一個主意,他對女商販說:“這樣吧,你賣給我60銖一個,每件紀念品我額外給你20銖報酬,這樣比老板給你的還多,而我也少花了錢。你我雙方都能得到好處,行嗎?”

美國遊客以為這位泰國女商販會馬上答應,但隻見她連連搖頭。見此情景,美國遊客又補充了一句:“這隻是小事一樁!別擔心,你老板不會知道的。”

女商販聽了這話,看著美國遊客,更加堅決地搖頭說:“佛會知道。”

美國遊客一時啞然。他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就像釣魚一樣,設了一個誘餌,但女商販並不上鉤,關鍵在於她深深懂得:商人必須講究商業道德,正經錢可賺,昧心錢不可得;別人能瞞得住,但良心不可欺。

為人的道理和經商的道理是相通的。“認認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這一句話幾乎包含了各種層麵的人生活動,比如做官、種田、教書、打仗等等;“清清白白做人”則強調,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對得起天地良心”,於人於己問心無愧,無論處於何種人生情境,無論是別人知道還是別人不知道,做人都要珍視“人”這個崇高的稱號,必須保持個人品德的純潔無瑕。

利用別人不知道而欺騙別人,是一種最大的罪惡。許多奸惡之人大都以“別人不知道”來為自己壯膽,從而幹下了許多壞事。天下的壞事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利用別人不知道而進行欺騙,一種是雖然別人知道卻不害怕。前者還知道有所畏懼,說明他良心未泯,後者就是肆無忌憚了。

《後漢書·楊震傳》中記載了一則“楊震四知”的故事。東漢時期,楊震奉命出任東萊太守,中途經過昌邑,昌邑縣令王密是由楊震推薦上來的。這天晚上,王密懷揣10斤黃金來拜見楊震,並獻上黃金以感謝他往日的提拔。楊震堅決不收,王密說:“黑夜沒有人知道。”楊震卻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這則故事不僅僅涉及到了行賄、拒賄的問題。在實際生活中,有多少的小人、奸人、惡人,不都是借著“黑夜沒有人知道”的掩護下,幹下了大大小小的罪惡勾當?可是,那些在黑暗中幹著不可告人勾當的人,不要以為自己在行動時,別人不知曉。其實,天上地下的神明正睜著大眼睛看著你呢!及早回頭吧!當然,對於那些幹壞事肆無忌憚的人,等待他們的是法律的製裁。

在一個人行動之前,良心起審查和指令作用;在行動中,良心起調整和監督作用;在行動後,良心對行動的後果進行評價和反省;或者滿意或者自責,或者愉快或者慚愧。一個人做人能做到問心無愧,能在良心的引導下做事,大致上可以高枕無憂了。也就是諺語說的:“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