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爺給稚氣未退的小孫子出了一道題:樹上有10隻鳥,獵手“砰”地一槍,打死了一隻,樹上還剩幾隻?孫子用小手托著下巴,大眼睛巴嗒巴嗒直眨,想了好一會天真地說:“還有9隻。”“錯了。”爺爺哈哈大笑,“槍聲一響,剩下的鳥不都嚇飛了嗎?”
由此可見,鳥類是很靈巧的,也很膽小謹慎。因此人們常用“驚弓之鳥”來形容膽小的人。不過,鳥類有時也很笨,容易上當受騙。
在離我們十萬八千裏的歐洲,在大西洋的北部,有一片不時掀起驚濤駭浪的海域——北海。那裏,海裏的魚很多,是世界上有名的漁場。在北海的周圍,棲息著成千上萬隻海鳥,如信天翁、海鷗、海鸚、海燕……它們時而直插藍天,時而俯衝海麵,自由自在地啄食著夾裹在海浪裏的魚蝦,顯得悠悠自得。
一天,饑腸轆轆的海鳥結伴外出覓食,當飛到蘇格蘭和挪威沿岸的時候,發現海麵有無數“小魚”隨波逐流,緩慢遊動。真是飽餐一頓的好機會。鳥兒們爭先恐後撲下去,拚命地吞食起來……不料,一會兒個個腹痛難忍,非但沒有飽的感覺,反而漸漸連食欲也沒有了,最後在歸途中紛紛掉進大海,葬身於茫茫汪洋之中。
其實,那漂浮在海麵的並非可口的小魚,而是來路不明的橡皮筋。它們漂在水中恰似魚兒遊蕩,因此被覓食的海鳥誤吞下去,在胃中纏成一團,堵塞了腸道。
在世界上一些國家的海灘甚至外海,還常發現有許多用作塑料加工的中間產品──高分子合成樹脂,又稱“塑料球粒”。這種塑料球粒直徑隻有幾毫米,有圓球形,也有圓柱形。顏色多樣,深淺不一。遺憾的是它們也成了海鳥誤食的對象。人們在新西蘭等地已經多次發現海鳥誤食塑料球粒造成卡住咽喉,堵塞胃腸,引起潰瘍而死亡的事件。還有人發現,塑料球粒能吸附海水中的一種有害物質多氯聯苯,從而把它一起帶到鳥類體內。
據報道,至少有50種海鳥會誤食塑料碎片和塑料球。其中信天翁、海燕、剪水鳥最容易吞食塑料碎片。尤其是剪水鳥,平均每天要吞食20塊。它們大多喜歡吞食小、輕、黃色的塑料片或直徑隻有幾毫米的塑料球。在解剖一隻雌海鳥時,發現胃裏有81塊塑料片。
塑料碎片一旦被海鳥吞食,不能立即消化。軟聚乙烯塑料一般能在胃中停留2─3個月,而硬質塑料則能停留10─15個月之久。
然而最容易使海鳥受騙上當的還是那些懸在水中,時隱時現的塑料漁網。它們是漁民們廢棄在海裏的。在水中塑料漁網比傳統的漁網更隱蔽,生物不易識別。而且塑料網在環境中很難分解,能在海水中幾十年,甚至上百年而不腐爛。它像窗簾一樣懸掛在海中,猶如張著大嘴的魔鬼等待著獵物。
許多海鳥都有潛水覓食的本領,一旦撞進塑料網,就會被網死死纏住,不得脫身而淹死在汪洋大海之中。據估計,在太平洋北部海域,僅日本漁民的流網每年就要殺死21450─76300隻海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沿岸,每年也有近3萬隻海鴉死於塑料網,相當於生活在這一地區全部海鴉的17%左右。1978年發現一張遺棄的1500米長的刺網上纏繞著99隻海鳥。1981年在北大西洋中部一具長15公裏的流網上發現了350隻死海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