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華國鋒表態:“你們製訂的行動方案,我認為辦法是可行的。我考慮時間是否再縮短一些,爭取提前解決……你再約葉帥談談,看他還有什麼新的意見。”華國鋒最後問汪東興:“你有把握嗎?”汪回答:“有把握。”華國鋒當即拍板:“就在10月6日晚上抓捕‘四人幫’。”他把手向下一按說:“就這樣定了!”他接過汪東興準備好的會議通知,在上麵簽了自己的名字。華國鋒的簽字已經表明,他同意汪東興製訂的方案並批準汪東興立即組織實施。
10月6日晚7時,汪東興帶著警衛們來到懷仁堂。因為通知開會的內容與汪東興無關,他決定坐在屏風後邊指揮戰鬥。考慮到這場鬥爭很嚴酷,汪東興還隨身帶了一把裝滿子彈的手槍。
在順利抓捕了王洪文、張春橋之後,汪東興風趣地對華國鋒、葉劍英兩位領導說:“這兩個人跟我們合作得不錯啊!準時來,按時走,很聽指揮嘛!”華、葉聽後,會心一笑。
接著,汪東興命令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張耀祠、中央警衛局副局長武健華對江青實施抓捕,進行得同樣順利。
隨後,汪東興建議華國鋒親自給姚文元打電話,把他叫到懷仁堂來。華國鋒讓秘書曹萬貴接通姚文元的電話,姚文元表示說:“我馬上就到。”汪東興和華國鋒、葉劍英商議,抓捕姚文元,我們就不必出麵了,決定由武健華帶人去抓捕姚文元。汪東興請華國鋒寫個手令。華國鋒很快就寫好了,武健華接過手令,回身走向正廳東南小門,與在那裏的四位行動小組同誌會合。不一會兒,姚文元就被戴上了手銬,押上早已等候的汽車,拘押在地下隔離室。
10月6日晚11時,中央政治局在玉泉山開會通報粉碎“四人幫”的情況。汪東興最後說了一句話:“如果‘四人幫’政變成功,在座的都得上斷頭台。”汪東興的話得到了與會同誌的一致讚同。
晚年生活別樣精彩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批準同意汪東興辭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職務。辭去職務變為平民,他很快適應了這一角色的轉換。
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汪東興遠離政壇賦閑居家有些年頭了。那些年,頤養天年的汪東興心情曠達淡定,潛心讀書,謝絕諸多活動。盡管深居簡出不會生客,可他接待家鄉的幹部及父老鄉親卻很熱情,尤其是對他家鄉從事編史修誌的同誌幾乎是有求必應。
1994年,家鄉的同誌拜訪汪東興,主要為編輯出版《弋陽黨史人物傳》來征求他的意見,並請他寫序。汪東興說:“你們事先寄來的書稿我看了,沒什麼問題,建議這本書中人物加兩個人,一個方誌敏,一個餘漢潮。”
來者向他解釋說,方誌敏在我們黨史辦編印的《弋陽英烈》中出現了,再收編進這本書裏怕重複不妥。可汪東興強調說:“不要怕重複,方誌敏是全國著名烈士,影響很大,要經常宣傳……”
家鄉來的同誌終於明白了汪東興的意思,他認為黨史辦寫方誌敏考慮的是“存史”職能,而他更加強調和突出的是黨史工作的“教化”職能,要利用一切機會和條件去擴大對革命英烈的宣傳。
餘漢潮烈士是汪東興走向革命道路最早的領路人,給他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後來,縣黨史辦采納了他的意見,加進方誌敏、餘漢潮兩人。
在汪東興家客廳西牆靠窗處掛著一幅毛澤東1961年10月16日親筆書贈汪東興的王勃《送別》詩。其書法筆力雄渾,令人精神激奮。這一天,毛澤東除了給汪東興寫了王勃的《送別》,還特意寫了他自己膾炙人口的那篇《沁園春·雪》贈給汪東興。
許多年來,汪東興對毛澤東的思念之情不減,每逢毛澤東的生辰、忌辰,汪東興都會到毛主席紀念堂去獻花、瞻仰。每逢五周年、十周年紀念時,他往往會發表一些紀念文章以表達懷念之情。
汪東興參加革命後,多次進黨校學習,特別是到毛澤東身邊工作之後,他更是求知若渴,常年不懈。他說:“我之所以還有點知識和作為,都得益於學習。”如今,近百歲高齡的汪東興神智尚健,仍保持多年來閱讀書報的習慣。毛主席有句名言:人是要有點精神的!汪老就是這種人。他愈老彌堅,令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