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清帝國的最後通牒(1 / 2)

從外麵視察回到宮內,耿子奇便看見宮內大臣土方久遠行色匆匆的來稟報道;“德國公使來了,請求陛下的接見。”耿子奇說;“德國公使跑來做什麼?”宮內大臣土方久遠說道;“好像是為軍火的事情。”耿子奇本來不想見,但是轉眼一想,見見他也無妨。看他究竟要幹什麼?

德國公使叫羅曼羅德,是德國派駐大清帝國的公使,在中國工作已經有大半年了。當宮內大臣土方久遠將羅曼羅德領到耿子奇跟前的時候,這個長得風流倜儻爾的德國公使,便向耿子奇行了禮。便開門見山的說道;“陛下,我之所以來見你,是為了軍火的事情。”

“軍火?啊,你來晚了一步,朕已經跟英國政府談妥了,讓英國供應我們的軍火。”

“英國是英國的,我們德國是德國的,東西不一樣,軍火也不一樣。”

“怎麼,難道說你們德國的軍火要比英國製造的軍火要好嗎?”

羅曼羅德公使靠近耿子奇說道;“當然,現在世界上都公認我們德國的軍火要比英國軍火好。你可以作個比較。別的不說,就拿速射炮和開花彈這兩項技術,我們德國就比英國要先進得多呢。”

“何以見得你們要先進?”

“英國的速射炮的口徑沒有我們的大?還有,開花彈是我們德國的專利,恐怕現在英國還沒有一發這樣的開花彈呢。要有也是模仿之作,其效能與我們真正的開花彈相差甚遠,簡直不能同日而語呢。”

“朕也沒有實際看到,也不好下定論,說你們德國的速射炮和開花彈要比英國的好。”

“如果陛下願意,我可以跟本國首相俾斯麥發電,要求他迅速派來一艘軍艦。停靠在日本東京灣的橫須賀軍港,現場給陛下演示一下,好嗎?”

“好吧,等你們的軍艦來了再說吧。”

羅曼羅德公使有了陛下的這一句話,回到公使館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馬上給德國國內發報,請求俾斯麥首相即刻指派一艘軍艦,來到日本。漢巴尼斯號稱德國的鐵血首相,他還兼任德國外交大臣。就是他得知英國政府搶先一步,來與日本天皇和政府接觸,並就軍火供應達成了合作條約。

俾斯麥首相坐不住了,日本的一個絕好的機會被英國人占先了,這不行,如果英國以此獲得很大的利益的話,將對德國不利。於是俾斯麥首相兼外交大臣馬上拍電報給在日本的公使羅曼羅德,讓他立刻去覲見天皇陛下,請求日本政府接受德國的軍火。

德國公使羅曼羅德見到了耿子奇,並將耿子奇的反應,立刻發報給俾斯麥首相。俾斯麥首相接到電報後,立刻著手安排。專門派了以俾斯麥的妻子命名的“漢巴尼斯號”戰列艦,派往日本。漢巴尼斯號戰列艦是德國最大的戰列艦,上麵裝備有世界最先進的大口徑的速射炮,炮彈一律配備的是開花彈。

這樣的開花彈,命中敵方軍艦後,即刻爆炸,破壞力巨大。俾斯麥首相也認為,如果能夠將德國的軍火成功的推銷到日本,那麼對於自己的下一步鞏固政權,將有著積極的意義。所以說,俾斯麥首相格外重視,指定漢巴尼斯號戰列艦前往日本。

與此同時,俾斯麥首相還親自給在大清帝國的史蒂文森發報,要求他積極配合,通過大清帝國的側麵給予日本施加壓力,迫使日本政府能夠接受德國的軍火。至少也要與英國平分秋色才行。史蒂文森此刻已經是宮廷的外國顧問,直接可以在宮廷內任意行走。甚至可以隨時接近慈禧太後。

雖然,史蒂文森還隨同慈禧太後在威海衛軍港,還沒有回到京城的皇宮,但是,史蒂文森還是積極的遊說慈禧太後,向日本發出了最後通牒。這個通牒的內容有兩個;一是立刻進行戰爭賠償,賠償的數額跟耿子奇提出的相同;兩億三千萬兩白銀。二是如果日本方麵不接受德國的軍火,北洋水師的無敵艦隊將向日本東京灣的橫須賀軍港,發動突襲。一舉搗毀停泊在那裏的日本聯合艦隊的所有剩餘的軍艦。

在慈禧太後通過總理大臣李鴻章向日本政府發出最後通牒之前,黃秋娘就秘密收到了一份來自日本的急電。這個急電正是耿子奇發出來的。是通過黃秋娘轉給慈禧太後的。電文上清楚的寫明,日本政府同意主動賠償大清帝國的戰爭賠款,數額是兩億三千萬。並且日本將以九州島和瀨戶島還有十年的日本關稅作為抵押,來分期償還這筆看似天文數字的戰爭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