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立“黑名單”製度,“失信”企業將受嚴懲
安全
作者:艾米莉
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於今年3月出台了《關於本市食品安全信用體係建設的若幹意見》,計劃用兩年的時間,達到全麵推進6大類重點食品追溯體係;以6大類食品為試點,逐步建立完備的食品安全信用體係製度;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檔案;加強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的共享,即企業的信息能夠被查詢,被市民了解。
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顧振華表示,食品行業是良心行業,對於食品安全監管,除了依靠法律,最重要的還有誠信。誠信是基礎,法律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的,沒有誠信,法律也無法良好發展。目前,社會對食品安全並不滿意,其中很多食品安全問題都是誠信的問題。製假售假、違法添加等誠信缺失、道德失範的問題突出 。
“黑名單”製度實施動態管理
顧振華指出,食品安全信用體係重點征信對象涉及糧食、肉製品、蔬菜、乳製品、食用油、淡水魚等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6大類食品,包括種植養殖、生產加工、儲運流通、餐飲消費等4個環節,共涉及65種重點征信對象。
外埠養殖場以及超市、批發市場、中央廚房、大中型餐飲服務企業,今年都將逐步擁有一份信用檔案,“一戶一檔,實時更新”。隻要企業和有關責任人在行政許可、監督抽檢中被發現存在違法行為,都視為“失信”,他們受到的行政或刑事處罰結果將被記錄在檔案中,並錄入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公共服務平台。此外,企業和有關責任人被投訴舉報一經查實,相關信息也將錄入該平台。信用信息實施共享,在食品行業發現的“失信”行為,在其他行業也能查到;在其他領域有“失信”行為的企業,食品安全監管會從嚴管理。還將根據企業的信用檔案按照信用等級進行等級評價,並向社會公布。
“黑名單”是動態變化的,列入“黑名單”管理的期限,原則上為1年(依法吊銷許可證照的除外)。
失信企業將受到嚴厲懲罰
對於失信企業,監管部門將實行最嚴監管,加大對失信企業的監管、抽檢頻次和力度,實行最嚴格的市場準入製度,一旦發現問題,從重處罰。監管部門對被列入“黑名單”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依法按照上限予以行政處罰。被吊銷許可證照的“黑名單”企業,其有關責任人依照法律規定,5年內不得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管理工作。
進入“黑名單”的食品生產企業將得到聯合懲戒。《關於本市食品安全信用體係建設的若幹意見》中明確,取消被列入“黑名單”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評先評優或申報政府資助項目等方麵的資格,並對其法定代表人的各類評先評優實行一票否決。對於進入“黑名單”的食品生產企業的有關責任人,在戶籍和居住證管理、從業資格、公積金貸款、專業技術職稱、道路交通管理、按揭貸款管理、廉租房承租管理等方麵,也會受到一定的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