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老百姓想起了前些天小樹林鬧鬼的事兒,當時可能還有些懷疑,現在則確認那“鬼”就是真的,說冤魂為了報仇才出來活動的,而且越傳越玄乎,甚至有人說真是冤魂陰魂不散,後來遊蕩到了派出所,托夢給警察,是自己報的案。
這些說法傳的有鼻子有眼,令老百姓感歎不已,但民間的這些傳聞隻是一時轟動效應,很快就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漸漸淡化,最終煙消雲散,直到想不起來,但鄧樂發的事情,對清源鎮政府的影響,將是非常深遠,也是極其深刻的。
不知道從何時起,清源鎮政府的官員們,漸漸將化肥廠視為了鎮裏的經濟支柱,也是他們逢年過節的一個盼頭。鄧樂發這個人,在鎮幹部的眼裏,那是財神爺,誰見了他,都不免客氣一番。
如今,鄧樂發犯了事兒,鎮政府大院裏的官員們,感覺無比震驚,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一夜之間,這個清源鎮納稅大戶的當家人,竟然跟一樁殺人案有了關聯。
曾經自認為跟鄧樂發很近的幹部,現在唯恐事情會牽連到自己的頭上,甚至還有人偷偷將鄧樂發給自己的東西,放到了鄧樂發的家門口,以示跟鄧樂發斷絕了關係。
清源鎮黨委書記楊一方,麵如冰霜的坐在辦公桌前,手裏的電話聽筒已經被他給摔碎了。就在剛才,派出所所長李勇給他打來了電話,很客氣的詢問楊書記,有沒有鄧樂發的消息,並且一再強調,是辦案需要,否則絕不敢打擾楊書記。
楊一方一聽就明白了原因,因為大家都知道,他跟鄧樂發走的很近,鄧樂發出了事兒,自己也列入了懷疑對象之中,而且,鄧樂發的事兒,難保不牽扯到他。
說起來,楊一方跟鄧樂發走的很近,並不完全因為鄧樂發暗地裏給了楊一方一些好處,憑心而論,這些好處也並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麼多,加起來不過幾萬元而已。不過是些推脫不掉的打著各種借口的補貼。
楊一方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清源鎮的經濟發展,離不開化肥廠這個納稅大戶。事實上也是如此,化肥廠繳納的稅款幾乎是整個清源鎮財政收入的70%。鄧樂發這人也算不上小氣,大包大攬,有他在那撐著,清源鎮一些小商小販就免去了稅務。因此記得鄧樂發好處的人還是有的。
為了鎮裏經濟的發展,楊一方確實是給了鄧樂發許多麵子,甚至在外界看來,兩個人的關係非同一般。事實上,楊一方並不是個貪婪之人,楊一方作為一名國家幹部,雖不是大富大貴,但也算是收入穩定,生活還是有保障的,並不差這些錢。
至於搞倒了漿果廠的事情,楊一方也是無奈,當時事出有因,總不至於一個廠子倒了,再讓另外一個廠子也倒了。手心手背都是肉,楊一方心裏也是疼,其中並無個人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