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之時,秦國有四處關隘要塞最為重要,北邊是九原與離石要塞,東南是武關,東邊即是赫赫有名的“天下第一關”——函穀關。這四處關隘要塞,尋常都會駐紮著秦軍的精銳主力。

曆來險峻的函穀關都被視為兵家必爭之地,究其原因便是其獨有的地形優勢,巍然的關城卡在陝陌山塬與崤山的連綿群山之中,且不似尋常關塞那般,矗立在山口,而是在峽穀入口兩三裏之後。入得關城之後,便是一條幽長曲折的峽穀,穀道兩側解釋高山峻崖,莽莽蒼蒼的將近一百餘裏。穀道東起崤山,西至潼水渡口,被其一分為二的高地名叫桃林高地,是上古神話中,誇父逐日大渴而死的地方,時人便稱其為函穀。蜿蜒曲折的穀道,是從山東入關中的唯一通道。說其是唯一,是因為除了通過這條函穀可穿過在崤山、桃林高地及陝陌山塬組成的一大片糾結盤桓的高原山地之外,方圓幾千裏之內便再無它途可進入關中平原。後世《水經注》雲:“(河水)北出東崤,通謂之函穀關也。邃岸天高,空穀幽深,澗道之峽,車不方軌,號曰天險……岩險周固,衿帶易守!”此等難以逾越的廣袤天險,在戰國之時,便成了秦國用以抵禦山東六國聯軍的天然屏障。

商鞅變法之後,秦軍一鼓作氣收複了河西及函穀關等要塞。之後便對函穀關進行了一番修葺。諸如:加固關城,城牆全部改用大石條壘砌,關城兩側向山頂延展,山頂處添置烽火台,關城之上更是布置堆滿了防禦作戰所用的兵器、勁弩、木石等等。之後,秦孝公還下令向關城之內的軍營四周遷徙了一千戶老秦人。這些秦人不承擔任何徭役,平日裏除了種田狩獵之外,便是每年定時維護修葺關城,戰時與守軍一起抵禦外敵。如此之下,秦國硬是將函穀關修築完善得,直是固若金湯般,及至秦始皇一統中原之時,仍未有一國一軍能正麵攻破險峻的函穀要塞。

林弈等人一路馬不停蹄,在行將日落之時,堪堪趕到函穀關前。遠遠地望見關城之上黑底白字鬥大秦字大旗,林弈等人終於長舒了一口氣。因了山東戰亂,此刻函穀關前大道上早已無了人煙,關城銅鑄大城門也是閉得嚴嚴實實,唯有女牆垛口後,有一道道黑色身影靜靜矗立著。

如何進函穀關,是林弈等人路上一直在討論的問題。手下十二名將士七嘴八舌、意見紛紜。什長胡兩刀漲紅著黑臉說,直接要求見關城守將,不讓過關,便挾持守將,強行入關。百夫長王建駭然道,萬萬不可,關城尋常都駐紮萬名步卒,一人吐口唾沫便能將我等淹死。另一個百夫長鄭浩沉思道,要不從關城旁邊尋覓小道翻過關城。什長何敬說,難,且不說關城向兩側高山延展十數裏,方圓數十裏內除了一些猿猴能攀爬的小道外,幾乎是無路可翻越關城。聽得王建說,函穀關城有萬名步卒,林弈腦中便飛快盤算著如何將這支勁旅賺為己用。此番回鹹陽,他手上正愁無兵無將,若能賺得這一萬精銳的秦軍步卒,以秦軍銳士的戰力,鹹陽那五萬趙高用來糊弄二世、隻會狩獵捕人的所謂胡人材士,根本不足為慮,林弈亦有底氣可大張旗鼓直入鹹陽勤王。見眾人仍在爭論不休,林弈一甩馬鞭,喝道:“吵甚!按正常程序入關,直接求見關城守將,與其商談。若能說通守將則最好,若不能,屆時見機行事!”

眾人行至距關城一箭之地時,關城箭樓上便有人影來回晃動,一個洪亮的聲音隨即遠遠傳了過來,“關城已戒嚴,來者何人?”

“山東平叛大軍重甲步軍千長林弈,奉命回鹹陽稟報山東平叛戰事!”林弈扯著嗓門高聲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