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六 項羽遇刺(1 / 2)

時間回到楊堅毅、王霖趕回大營的前一日的黃昏,如血殘陽斜照在青石長條壘築而成的雄壯函穀關城上,碩大的秦字大纛旗在獵獵寒風中飛舞著,一身精鐵甲胄的孟坤站在關城箭樓上,摸著冰冷的女牆垛口,緊鎖著濃眉盯著遠處山口外的地平線沉思。

自從林弈帶著兩千步卒回鹹陽勤王之後,孟坤便再也沒睡過一個安穩覺。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數十萬項羽楚軍大舉逼近,隻有三千兵馬的函穀關壓力大增,如何利用函穀關險峻地形及堅固的城牆頂住數十倍乃至上百倍於己的楚軍的瘋狂進攻,是孟坤時時都得考慮的問題;另外一個讓孟坤時時記掛在心頭的,便是林弈及那兩千精兵。

鼎力支持林弈領兵回都勤王,實際上是孟坤孤注一擲之舉。身為一關守將的孟坤,曾經曆過秦始皇時,一掃六合、波瀾壯闊的統一戰爭。其身上流淌著的是與萬千秦人老軍一樣的傲然熱血。曆代秦王及諸多秦國名將給這支黑色軍團注入的是一種俾睨天下的豪情,支撐起座座如鐵塔般黑色甲胄的,是那昂昂然傲骨,激蕩在這些黑甲猛士魂根深處的是那種不屈不撓、不畏艱險、不懼生死的精神。正如當年秦獻公收複河西之戰時,秦軍軍中流傳的那首歌謠“赳赳老秦、複我河山,血不流幹、死不休戰!”所唱的,激勵著這支黑色軍團勇往直前的,是那一股敢叫天地為之變色的雄壯豪邁。正因了如此,孟坤才義無反顧地挺身支持同是秦人老軍的林弈,回都勤政。

孟坤所擔憂的並不是,萬一林弈事敗會累及自己。他擔心的是,林弈隻是一名小小的千長,在鹹陽、在朝中可謂毫無根基,縱然是帶著兩千精銳之旅殺回鹹陽,若無廟堂重臣或者皇族公子等的相呼應,斷難在倉促之間成事。雖然在函穀關兵變時,林弈展露出非比尋常的膽識魄力,讓孟坤等人都深為折服。但對於林弈能否一舉成事,孟坤心下還是沒底。短短幾日內,孟坤便曾多次夢到林弈渾身鮮血淋淋地站在鹹陽城頭,而鹹陽城內亦是屍橫片野、血流成河。屢次被驚醒後,孟坤常獨自一人活在軍營之中徘徊或在城頭凝望著西邊鹹陽方向,良久出神,竟至東方發白、朝陽升起。

在林弈帶兵走後的第二天,孟坤就曾動過再抽調一千兵馬,回帝都增援林弈的念想。然而在中軍大帳內徜徉大半日,孟坤終是打消了這個念頭。不是說孟坤覺得函穀關更需要這一千兵馬,而是孟坤漸漸勸服了自己,篤信自己不會看走眼,林弈完全有能力僅憑兩千兵馬,一舉扭轉大秦乾坤。

事實證明,孟坤對林弈近乎盲目的信任,竟是如預言般驚人的準確。昨夜亥時時分,楊堅毅、王霖兩人六騎風馳電掣般飛入函穀關守軍大營。在接風洗塵的小宴上,楊、王二人詳盡地描述了林弈等人如何在鹹陽設計兵變除奸。說到驚心動魄處,竟讓孟坤等幾位將軍亦是拍案叫絕。當聽到趙高、閻樂伏誅,趙成被擒時,幾名千長興奮地齊聲喝了一彩,孟坤心下亦是石頭落地,輕拍將案慨歎一句:“奸佞伏誅,大秦有救也!”

隨後,楊堅毅便說起了此行林弈交代的任務:除了知會孟坤鹹陽大事已經底定外,便是要了解函穀關的戰事進展,及探清項羽楚軍的虛實。

“說來也怪,項羽的楚軍從洛陽西北的新安城出發後,分成兩路:一路沿著大河(黃河)南岸進占澠池,一路沿著洛水向西南挺進,占據了宜陽要塞。之後,兩路兵馬幾乎同時停步不前了。”孟坤起身走到掛著木刻地圖的屏風前,指點著澠池與宜陽道:“我軍接連派出幾路斥候,均未探明楚軍的真實意圖,隻知道,楚軍是紮紮實實地在這兩處停留下來了,且暫時都未有向函穀關進攻的勢頭,已經是好幾日按兵不動了。”

“澠池、宜陽距函穀關也就百餘裏,騎兵縱馬馳騁三個時辰便可達到關下,楚軍此舉確實很讓人捉摸不透。”楊堅毅也來到地圖前,皺眉疑惑道。

“至於函穀關的城防事宜,煩請楊司馬回去向上將軍稟報一聲,函穀關城堅如磐石,縱是有數十萬大軍前來進攻,孟坤也能頂住旬日!”孟坤慨然赳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