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七十二 楚軍圈套(1 / 2)

鹹陽城西麵,距城門大約七八裏地的地方,孟坤帶著三千老軍士卒緩緩地向西挺進著。路旁兩側陰暗的氣息越發凝重,派出的斥候竟然也沒有一個回來稟報軍情的,孟坤心下的疑雲也愈發重了。

“哢嚓”一聲極是細微輕響突兀地傳到孟坤耳朵裏,孟坤猛地一個激靈,隨即斷然向司馬傳令道:“傳令,全軍戒備!展開戰鬥隊形快速前進,隨時準備迎敵!”

“全軍戒備,戰鬥隊形前進!”隊列中旋即想起傳令司馬的迭次高呼聲。正在行進中的秦軍便突然變換了隊形,由原先的思路縱隊,迅速化成一個個黑色三角錐形隊列。每個十人隊由三個鐵錐三才陣與一名什長組成一個大型鐵錐三才陣,行進在寬敞的土路上,無論敵軍從哪個方向偷襲,秦軍的鐵錐三才陣都能迅速地調整方向,應對敵方的衝擊。這便是所謂的戰鬥隊形。

一時之間,三千老軍化成一個個黑色的三菱箭頭隆隆踏步行在這條林間大道上。隊列中的老軍們個個緊握著手中兵刃,睜大眼睛,緊繃著弦,仿佛這些黑色箭頭能隨時射向任何一處突然出現的敵軍。

“嗖嗖嗖!”幾乎是在秦軍剛剛變換完陣型之後,道旁兩側濃濃的樹林陰暗之中突兀地響起成片的弩箭破空聲。

“楚軍埋伏!前軍千人隊攻向右側林地,後軍千人隊殺向左側林地,中軍千人隊鎮守道路中央,總司兩路策應!殺!”被司馬率領的一支護衛隊緊緊拱衛著的主將孟坤,聞聽那熟悉的聲響幾乎是閃電般便傳下軍令。

諸位看官或許要問,孟坤所率三千老軍便是整支西路突圍秦軍的前軍,又何來前、中、後三軍?其實孟坤口中所述的前、中、後三軍,隻是指他所部的三千老軍而言,是為了便於指揮將士們易懂而已。真正的許峰所部中軍,尚在孟坤部一裏地之後,緊緊護衛著撤離的“皇族”。古時候的軍隊,編製較為簡單,通常便以前、中、後,或左、右等方位詞,簡單地稱呼各部,這也是那時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形式所限製的。不像後世熱兵器時代,戰場情勢多變,或以單兵小組連隊作戰,或以集團軍師旅部行動,所以要有明確的部隊番號編號,才不至於戰場之時指揮混亂。這些都是題外話,暫且不細說。

且說這冷兵器時代的伏擊與反伏擊作戰,卻是最考驗領軍將領的膽略與臨戰應變的能力。在當時,無論任何一支軍隊,無論其兵力多寡、戰力強弱,一旦遭遇敵軍埋伏,那毫無疑問是出於絕對不利的被動局麵。在突然遭遇敵軍伏擊的那一瞬間,本處於不利地位的被伏之軍,倘若其主將再流露出一絲半毫的膽怯、貪生怕死或猶豫不決的苗頭,那輕則整支軍隊被擊潰,重則便是全軍覆沒的慘局。

反之,若是主將有足夠的膽識與氣魄,且能及時地洞察整個戰場情勢,迅速地指揮部下就地組織反擊,那麼整個伏擊戰的戰事便極有可能發生明顯的改觀。被伏之軍,若是戰力及軍官與單兵素養稍好一點,那完全可以扭轉被動局麵,絕然可以避免出現全軍覆沒的慘劇,不說能反敗為勝,至少可以順利地突出敵軍設下的伏擊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