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 痛殲敵軍(1 / 2)

在三條南北走向貫穿陰山山脈的山道裏,戰鼓如雷、殺聲震天,如雨一般密集的弩箭交織成一張死亡大網,將隻有三兩丈寬的山道結結實實地蓋住。狹窄細長的山道裏,匈奴兵們被突兀襲來的弩箭射殺的一片人仰馬翻。原本想快速通過山道,匈奴兵們便結成密集的隊列,然而此刻,這樣的隊列卻成全了在山坡上伏擊的九原軍甲士們。

身披白色偽裝披風的九原軍甲士們,幾乎不用怎麼瞄準,隻管不停地將手中的弩箭向穀底瘋狂地傾瀉著。可憐的匈奴兵們在狹窄的穀地裏,驚恐地四下抱頭鼠竄,徒勞地想躲避淩空飛落的弩箭暴雨。

有些性子暴烈的匈奴兵還氣嗷嗷地取下自己的弓箭,想要向山坡上的九原軍還擊。可匈奴人的臂張弓威力有限,又因了是從下往上仰射,弓箭的射程與威力便是大減。匈奴人的弓箭根本連九原軍甲士的皮毛都挨不著,便搖搖欲墜地跌落在山坡上。

“不要停,繼續往前衝!”主將達拉希的命令,終於由隊列裏的軍官們依次向後傳給各隊士兵。被弩箭暴雨射懵了的匈奴兵們,這才紛紛醒神過來,策馬緊跟著各自的軍官,硬著頭皮沿著山道繼續往前衝擊。

在隊列最後的幾個小隊匈奴騎兵們,原本還試圖從山坡上繞過堵住山道的那些巨石。可他們剛剛靠近那些巨石,兩側高地上便淩空飛落一大堆滾木,還有數十個陶罐一般的物事。那些陶罐砸在先落下的各式滾木上麵,破碎四濺開來,一股濃濃的火油味道便隨著寒風飄進匈奴兵的口鼻之中。

在匈奴兵還未回神過來之時,數十支帶著熊熊燃燒著的箭頭的火箭,便呼嘯地撲向那些被澆滿火油的滾木上。“轟”地一聲大響,滾木與巨石堆便燃起一道巨大的火牆,巨大的火勢讓匈奴兵們根本無法靠近。眼見退路被完全堵死,這些匈奴兵心灰意冷之下,隻好撥轉馬頭,繼續冒著無窮無盡的箭雨往前衝擊著。

每條山道裏伏擊匈奴人的九原軍甲士們,沿著山道兩側,組成了平均十餘裏長的三條火力線。處在穀地下方的匈奴騎兵們,根本無力對山坡高地上的九原軍進行還擊,隻能在這三條十餘裏長的火力網下,策馬狂奔奪路而逃。

達拉希在身旁護衛的拚死掩護下,一麵亡命地向北飛奔,一麵在馬背上用怨毒的眼光觀察著兩側高地上的伏兵。在他眼中,很顯然這些伏兵便是從那個中原人營地裏提前撤出來的軍隊。“一定是那個該死的楚軍軍使木易,泄露了我軍的突襲計劃,否則中原人如何對我軍動向如此清楚!”在這生死關頭,達拉希終於想明白了問題所在,恨恨地在心底發誓,一回營地就將那些被“扣留”在營地裏的中原人全部處以極刑。

小半個時辰之後,達拉希好不容易領著部下衝出了九原軍的伏擊圈。回頭望去之時,自己身旁的護衛已經死傷大半,剩下的也都帶著或多或少的輕傷。原本自己這一路兩萬餘人主力飛騎,經過九原軍弩箭火力網的一番“洗劫”之後,大約隻有一半的人馬逃出生天。

“快,繼續往前衝,天黑之前必須衝出山口!”望著這些丟盔棄甲、狼狽不堪的部下,達拉希恨得牙關緊咬,抬頭看了看天色,陰沉著臉對幸存下來的部下們高聲下令道。另外兩條山道裏還隱隱傳來陣陣喊殺聲,達拉希不知道那兩路部下傷亡如何,不過照這陣勢來看,那兩路部下也不會好到哪裏去。

隨著達拉希的一聲令下,這些死裏逃生的匈奴兵們顧不上身後還有陸陸續續、跌跌撞撞、連滾帶爬地逃出來同袍,紛紛擁擠著繼續向前飛奔。這條橫貫陰山南北的山道足足有一百二十裏長,由於九原軍兵力有限,隻部署了十餘裏長的伏擊圈。

餘下的山道還有將近一百裏,若是在天黑之前衝不出山口,那一旦敵軍再度追殺過來,那很可能就要全軍覆沒,這是任何一個匈奴兵心裏都清楚的事實。所以,不用達拉希如何催促,這些衣甲淩亂神色慌張的匈奴兵們,人人“奮勇爭先”地往北飛奔。

人在逃命之時,會將體能的潛能激發到極限狀態。然而,這種狀態會極大地消耗人的體力,而且不能維持太久,否則便會反噬傷害人體本身。匈奴兵們在逃生欲望的驅使下,以每時辰近五十裏的速度瘋狂飛奔近一個時辰,非但馬背上的匈奴兵們人人麵色蒼白、虛弱不堪,連胯下戰馬許多都口吐白沫搖搖欲倒。

由於原本計劃是短距離的奇兵突襲,所以匈奴兵們都沒有帶上自己的備用戰馬。而此時,他們都恨不得能有另外一些腳力充足的戰馬供自己換乘逃命。無奈之下,為了不讓自己胯下戰馬累倒,匈奴兵們這才放慢了逃命的速度。堪堪近三個時辰之後,也就是天色已經暗淡下來之時,匈奴兵們終於隱隱看到了山道北側出口外的淡淡天色。

然而,還未等他們來的及歡呼慶祝,一陣尖銳的呼嘯聲驟然從穀口處升起,一片朦朧灰色的黑點瞬間將那片剛剛露出來的天色掩蓋住了。下一秒,一支支帶著森然可怖箭鏃的弩箭,嘶鳴著落在這些已經是萬分疲憊的匈奴兵頭上。淒慘的哀嚎聲再度成片響起,一個個匈奴兵相繼跌落下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