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明派出的步卒百人隊護送下,林弈等人順利翻過了五嶺山道,進入了揚粵馳道。揚粵馳道與其餘三條馳道(鹹陽至函穀關的出關馳道;函穀關連通燕齊(東窮燕齊)之馳道,可稱秦燕齊馳道;函穀關連通吳越(南極吳楚)之馳道,亦稱秦吳越馳道)一同構築了當時秦帝國的四條高速主幹線,其效用相當於現世的高速公路或鐵路。
暫且撇下其餘三條馳道不表,單講這條五嶺以南的揚粵馳道,它其實是屬於秦楚粵馳道的一部分。整個秦楚粵馳道的路徑是:北以函穀關馳道為起點,經洛陽、新鄭、安陵南下,經故楚陳城、汝陰,抵達故楚都城郢壽(壽春),再南下穿越衡山郡、長沙郡,翻越五嶺抵達南海郡,再抵達桂林郡。自五嶺以南的秦楚粵馳道,時人稱為揚粵新道。
這條大道的壯闊景象,在明末有一位詩人鄺露曾這樣記載:“自桂城(桂林)北至全湘七百裏,皆長鬆夾道,秦人置郡時所植。少有摧毀,曆代必補益之。龍孥鳳躊,四時風雲月露,任景任怪。予行十日抵興安,至今夢魂時時見之!”明末時期,秦帝國已經消逝了近兩千年,而明末詩人路過馳道之時,猶自發出如此感慨,足可見當時秦帝國新建的古代高速公路是何等的壯美堅固。
馳道規定的寬度為五十步,合三百秦尺,相當於現在的69.3米。路基夯實,上以黃土、砂石、石灰夯築厚厚路麵。路肩培土中隱藏一定密度的鐵條,效用類似後世之鋼筋混凝土,既抬升路麵,又兼顧平整便於排水。四道青鬆構成的隔離帶將馳道分割成三部分,中央皇室國務高速道,兩側為臣民高速馳道。馳道的宏偉規模、總體長度以及通連天下的效用等等方麵,在當時乃是後世都極為罕見,著實讓人不可思議。
林弈等人進入揚粵馳道之後,便沿著中央那條國務緊急馳道,一路向南飛速狂奔。原本橫浦關守將秦明要撥掉一支甲士護送林弈等人,可由於秦明手裏的秦軍全部都是善於山地作戰的步卒,就連軍中將官也少有戰馬,無法隨同林弈等人快速趕路。最後秦明隻好派出一名軍務司馬,攜帶他的手令以及通關令牌,領著林弈等人沿馳道一路通過各個關卡,向南海秦軍幕府駐地象郡臨塵城,直奔而去。
馳道本來就利用戰馬高速馳騁,加之中原戰況催促林弈急於見到南海尉趙佗,所以一行人隻堪堪用了五日時光,飛馳千餘裏,抵達臨塵城下。
這是一座與中原風貌完全不同的小城堡,低矮的磚石房屋歪歪扭扭地排列著,兩條狹窄的小街也彎彎曲曲,小街兩側,有幾家橫開至多兩三間的小店麵,堆著種種奇形怪狀的竹器。一間間破舊的門板與幌旗上,都畫著蛇魚龜象等色彩絢爛而頗顯神秘的圖像,更多的則實在難以辨認。
林弈等人無心觀賞這有別於北方的南國風情,一入城之後,便匆匆找到了南海秦軍幕府所在。這座南海軍幕府沿襲秦軍一貫的簡約厚重,全部由山石建成,方方正正如同秦人的秉性一般。屋頂上有一些歪歪扭扭粗糙的瓦片,那是秦軍來到這裏之後,教會了當地人如何燒紙磚瓦,才製作出來的。
幕府門前站著一排持矛甲士,與林弈在橫浦關見到的南海秦軍將士一樣,都是精瘦黝黑,但從這些甲士依舊淩厲的目光中,隱約還是能看到秦軍將士的風骨。隨行的軍務司馬與門前護衛軍官匆匆交談之後,便讓林弈等人在幕府外等候,自己隨著那護衛軍官大步匆匆地進了幕府。
片刻之後,軍務司馬又是疾步匆匆地走了出來,對林弈等人一招手,便領著眾人進入幕府。一進入幕府,隨處可見神色匆匆的幕府司馬在進進出出緊張忙碌著,熟悉軍旅事務的林弈等人敏銳地嗅到空氣中那股隱約的硝煙味道。
“難道南海秦軍準備北上靖難了嗎?”林弈腦中突然蹦出一個念頭,隨即自己又為這個顯得有些癡狂的妄想而啞然失笑。自己日日夜夜想著能帶領南海秦軍北上複國,由此念想也不算為過。
那些忙碌的幕府司馬們,對魚貫進來的林弈等人都視而不見一般,連好奇打量的眼神都沒有,整個幕府似乎都在緊張地運作著。穿過兩進小院之後,赫然便見前方正廳內,幾名秦軍高級將領正圍著廳中擺放的一副寫放山河低聲交談著,其中有一名須發灰白的老將正握著一根近丈長的細長竹竿,指點著寫放山河上的某些地形跟旁邊的將領說著什麼。
當林弈等人繞過院中屏風之時,那為老將正好抬頭看到由軍務司馬領著進來的林弈等人。隻見那老將先是微一愣怔,隨即低聲對身旁的三位將軍交代一句,而後便領著這三位將軍大步出廳,來到廳前門廊遙遙拱手朗聲報道:“南海尉趙佗攜麾下三位副將參見上將軍!”
剛剛踏入院內的林弈被趙佗這突兀的一聲上將軍驚得停步一滯,隨即明白定是軍務司馬將秦明的親筆書函交給趙佗,稟明了一切。“趙將軍、眾位將軍快快請起!”林弈見機極快,連忙大步迎上去,同樣拱手作禮而後虛手一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