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二 出使楚營(1 / 2)

議定完出使項羽大營的人選後,劉邦又與眾人商議派兵救援之事。這支援兵的領兵大將,劉邦自然是屬意善於用兵的韓信。本來大將樊噲還嚷嚷著要帶兵回援,可劉邦一問他如何回援、進軍路線、怎麼個打法等等諸多細節,樊噲便苦著臉說道:“哪有那麼多繁瑣事情,帶著大軍趕到鹹陽,一通衝殺不就行了。”

一言落地,劉邦與滿帳軍官們皆是哈哈大笑起來。最後眾人議定,由韓信帶著一萬精騎先行趕回鹹陽,牽製正在圍攻鹹陽城的秦軍,使之不能全力攻城,以求得鹹陽城不落入敵手。而後待蕭何與項羽勢力密商罷兵盟約之後,大軍立即開拔,沿著函穀關外的馳道日夜兼程趕回鹹陽,與韓信的先鋒精騎並鹹陽守軍會師,而後一起圍殲鹹陽城外的秦軍。

另外,因了函穀關、武關、離石要塞等處守軍皆未傳來緊急軍報,劉邦等人便以為這三處關隘要塞依舊在漢軍手裏。所以,在韓信的先鋒精騎出發之前,劉邦就事先派出三路斥候飛騎趕往這三處關塞,急令三處守軍將領速帶著本部人馬,先行趕回鹹陽增援。

諸事安排妥當之後,劉邦盯著跟前的羊皮地圖,似乎是喃喃自語道:“他娘的,這支秦軍到底是從哪兒冒出來的?究竟是何來曆?”默然片刻,劉邦霍然轉身問韓信道:“韓信,你來說說看,這支秦軍到底是從哪兒冒出來的?”

“回大王,末將以為,這支秦軍很可能是從南麵過來的!”韓信起身拱手回道。

“南麵?”劉邦微微愕然,隨即恍悟道:“你是說南海秦軍!”

“正是!”韓信身量中等,生得既不魁梧也不英俊,一張國字臉上五官隻能算是差強端正,不苟言笑地說道。然而,正是這樣一位其貌不揚之人,在原來史書上卻是一位胸懷百萬雄師、縱橫萬裏疆場的赫赫名將。

“說說看!”劉邦點著地圖問道。

“大王請看!”韓信大步走到那副羊皮地圖前,指著地圖分析道:“自我軍從巴蜀回師北上,收複關中隴西之後。整個關中八百裏便再無任何一支敵軍勢力。而九原、上郡兩地,在我軍大舉東出之前,末將還曾經特意派出幾支斥候小分隊北上偵查過。兩地除了一片荒涼的原野之外,甚至連一個牧民都很難找到,更不用說是大隊秦軍了。

如此一來,在整個華夏要想能夠一次性聚集數萬兵力的秦軍,就隻剩下一個可能,那便是南海三郡的秦軍突然揮師北上。據末將所知,在南海三郡至少還有三四十萬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時大舉南下的秦軍主力。另據末將猜測南海秦軍的行軍路線,必定是出雲夢澤、沿漢水北上,而後從武關背後的子午穀,突襲藍田大營,進而圍困鹹陽城。唯有如此,方能給數萬秦軍突然出現在鹹陽城外這件事,一個合理的解釋!”韓青一番入情入理的推演分析,聽得劉邦以及眾將領們無不點頭讚同。

“他娘的,趙佗這廝竟是如此狡詐,當初還口口聲聲宣稱絕不攪入中原混戰,眼下卻是背後給老子來了一刀,端是陰險可恨!”劉邦恨恨一拳打在地圖上,罵道:“老子當初就應該先出兵南下,滅了這廝再回軍北上!”

“大王,軍情既然已經明了,我等各方便須即刻行動起來。否則,一旦稍有延誤,恐怕鹹陽城便會有陷城之危啊!”蕭何在一旁適時提醒道。

“好,老蕭你立即準備出使楚軍,韓信即刻點兵準備出發,各部提前做好拔營回軍的準備!”劉邦立在帥案跟前,大手一揮對眾人高聲下令道。

“謹遵大王令!”滿帳大將們齊齊挺身拱手嗨然一句。

一個時辰之後,韓信帶著從本部遴選出來的一萬精騎在夜色的掩護下,悄然無聲地離開漢軍大本營,沿著函穀關通往燕齊故地的馳道飛速向西疾行。

劉邦本欲給出使楚營的蕭何配上全副儀仗並護衛鐵騎,然而蕭何卻擺擺手拒絕道:“此去原是為了與項羽締結秘密罷兵盟約,無需大張旗鼓以壯聲勢。如此反而會令高傲的項羽心下不滿,倒會為盟約締結增添不小的阻力!”聽完蕭何所說,劉邦這才作罷,依著蕭何的意思,隻是給他配了一輛黑蓬馬車一名馭手外加四名劍術高手作為護衛。

“大王,秦軍來勢凶猛,鹹陽城守軍兵力太少,恐怕無法支撐多久。大王應當給左丞相一道許其在危急關頭,臨機決斷的王令!”臨上車前,蕭何正色沉聲對劉邦說了一句道。

“你是說,允許左丞相他們棄城突圍?”劉邦沉吟道。見蕭何隻是淡淡地點點頭,劉邦擺擺手道:“我知道了老蕭,你自己此行一定要擔心。若項羽那廝態度過於強硬,也不必強求,大不了老子再分出一支人馬黏住楚軍便是了!”

“臣多謝大王掛懷!請大王放心,此行臣定不辱使命!”見劉邦關心自己安危,蕭何心下隱隱一陣觸動,慨然拱手高聲道:“臣告辭了!”說罷,便轉身躍上馬車,一跺腳,這輛黑蓬馬車便在四名鐵騎的護衛下,轔轔駛出了漢軍大營。

卻說在距漢軍大營以東三十裏開外的地方,有一處山坳,山坳裏是連綿不斷的土黃色軍帳。碩大明亮的風燈四處張掛著,將整座營帳照得裏外通亮,營帳轅門處一麵數丈高的“楚”字大纛旗傲然挺立著,似乎像它的主人一般桀驁不馴,這裏便是楚軍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