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二 歪打正著(1 / 2)

時間回到兩個時辰之前,張良與林弈在城外單獨會談之後,隻與董成等漢軍將領匆匆說明林弈想讓漢軍撤下擁擠在城頭上百姓的意圖,便獨自回到自己府中,又在後院書房徘徊到天黑。正要用膳之時,家老突然來報說,呂後派人請丞相入宮商議要事。

等張良匆匆趕到之時,王城東偏殿內,除了呂後之外,董成等幾位漢軍將領們也悉數到齊。呂後拿出信鷂傳回的劉邦王命,遞給張良等人傳閱,之後便讓眾人商議眼下該如何行事。

麵對城外來勢凶猛的秦軍,董成等漢軍將領心下早已萌生突圍撤退的念頭,此時一見劉邦王命之中,竟是允許鹹陽留守漢軍相機行事,可以視情況放棄鹹陽城,這幾位漢軍將領們心下頓時大定,便嚷嚷著提出要連夜突圍撤離鹹陽城。

董成等將領提出的撤退理由自然無可辯駁,張良亦是無可無不可,眾人便隻等著呂後開口。誰料那精明的呂後,卻隻是如同一個少女一般巧笑道:“大事有丞相與諸位將軍拿主意,本後隻求能安然見到我王便可。”言及於此,便不再多說了。

雖然明知道這頗有心機城府的呂後,是有心想讓自己當替罪羊,然而張良卻也是避無可避,隻好當殿與董成等將領們商議起如何連夜撤離鹹陽之事。

關於突圍方向,鹹陽東門是秦軍主力大本營根本不在考慮範圍之內。過了白玉渭水橋南麵也有一座秦軍大營,通往章台宮密道距南麵秦軍大營不足十裏,出口極有可能已經被秦軍完全控製,自然也是行不通了。剩下的便隻有北門、西門可以作為突圍方向。西門雖然可以直通渭水大道,便於大軍快速突圍撤離,然而秦軍對這條道路也是相當熟悉,必然會預先埋伏重兵,等待漢軍自投羅網。

北門外,不到三五裏的地方便是高高的北阪鬆林,上麵鬆林密布,林中道路也是崎嶇難行。然而,眼下看來,也隻有這條路利於漢軍突圍。隻要漢軍能順利進入北阪鬆林,便能借助濃密的鬆林掩護,迅速逃離秦軍的追擊。

議定完突圍路線之後,張良便又與董成等人詳細商議了其餘細節。戌時時分,眾人便開始分頭行事,準備連夜突圍撤離了。董成自然負責抽調餘下漢軍中的精銳,用於護衛呂後張良等人突圍,並布置鹹陽防務,以便讓秦軍覺察不到漢軍的動向。張良則協助呂後,督促王城內的內侍侍女們搬運所有能帶著的重要物事,當然還有劉邦的老爺子太公——一個拄著拐杖、佝僂著背的白發老人。除此之外,張良還要催促城內留守的各個官署吏員們,整理所有能帶走的籍冊,燒毀那些不重要無法帶走的各類簡冊。

緊張地忙碌了近兩個時辰,各項事宜總算大體準備妥當。在王城廣場上,董成挑選出來的七百名尚能一戰的漢軍甲士們,整肅地列成一個大方陣。這些甲士們大部分都經曆過昨日惡戰,人人衣甲上兀自殘留著絲絲血跡。在甲士方陣旁,是城內各官署百餘名吏員護送著十輛運送重要籍冊的馬車。另一旁則是近百名內侍侍女簇擁著兩輛駟馬黑蓬馬車,這兩輛馬車自然是呂後與太公的座駕。

張良騎著自己那匹白馬,帶著董成大略檢閱了各個方陣,便低聲對董成吩咐一句道:“董將軍出發吧,路上一定要護著呂後和太公周全!”

“丞相放心,末將等人誓死也要保呂後太公以及丞相的安危!”董成的臉上依舊掛著幾絲血痕,慨然拱手應聲道。隨後,伴著董成一聲令下,三百名漢軍士卒前行開道,一個百人隊護持著呂後等人,最後三個百人隊壓陣,一行人便隆隆地開出王城廣場,向北門開去了。

在漢軍緊張準備著突圍之時,東門十裏開外的秦軍大本營也是燈火一片通明。為了今夜子時預想中的行動,林弈決定出動除了第六特種師外的所有主力部隊。騎三師已經奉命潛伏在西門外的密林之中,騎四師與步三師在渭水南岸大營內隨時等待進攻的命令。原本預定步一師隻出動兩個團,可林弈最後還是決定全部出動步一師剩下的三個團,秘密進駐北阪高地,與之配合的是騎二師三個主力團,在步一師後麵三裏地開外隱秘候命。剩下的騎一師、步二師則在東麵大本營內隨時候命攻城。

亥時初刻,所有進攻部隊都已經到達指定位置,隻等待北門的步一師與城內接應的斥候小分隊率先發起進攻,而後便從四個方向同時進攻鹹陽,以擾亂城內漢軍的判斷。大本營內,騎一師與步二師的兩萬餘名將士,整肅地排列成一個個黑色鐵甲方陣,靜靜矗立在大本營校場之內。

除了偶爾一兩聲戰馬低鳴外,整個校場竟是靜如幽穀一般,戈矛林立之間,唯聞得兩萬餘名將士的粗重喘息之聲。沒有任何一名甲士低聲交談,人人皆是一副肅然之聲,昂首挺胸等待軍令,一麵麵三角形黑色軍旗點綴在這一個個方陣之間,竟是無風自動。如此整肅的軍容,隱隱散發出陣陣殺氣,若是張良有幸一睹,定會扼腕長歎,有如此鐵騎,何愁天下不能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