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祭(一)(1 / 2)

東京,青春學園,二年級某班~

蓮同學正在有一搭無一搭地轉動著手中的長杆毛絨水筆,裝飾在筆杆頭上的彩色羽毛也在轉啊轉啊的。

時間過得還真快,果然是……光陰似箭,歲月如歌……,又到了青春學園校慶的日子了,這就是日本學校和中國學校的不同之一,她上輩子小學上了六年,初高中上了六年,統統沒有啥子校慶,根不知道建校時間和學校曆史。

對學校曆史連基本了解都沒有,又何提讓學生們“愛校”呢?!那個,對於中國的學生,對學校的感情別說“愛”,隻要不“恨”就讓人欣慰了……

咳咳,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還是放到一邊吧,回歸正題,說到日本的校慶,那麼就不能不提很有日本特色的“校園祭”了。

日本的所謂“校園祭”就是相當於中國這邊的校園文化節,不過很可惜,我們這邊的文化節多半是走個形式,或是校方承辦,日本的學校和教育部門比較重視這個活動,從小學到大學都會有,活動由學生自己去組織策劃,校方老師隻是配合和輔助。

去年,她所在的班級組織的是很無聊的套圈活動(就是把小玩具擺在地上,然後用圈套,很常見的那種),因為他們是一年級,青學又不是什麼貴族學校,班費有限,再有,好玩些的節目都被高年級的班級搶走了,不過還好了,他們這個活動總算沒有倒賠錢。

至於今年,還是從高年級開始訂節目,有趣的鬼屋、傳統的撈金魚、壽司店,另類的女仆咖啡廳、男仆酒吧(其實賣的都非酒精飲料)……都被三年級的學長們包圓了,嘖嘖,不知道同學們還能想出什麼省錢又好玩的項目~

“阿渧,別轉你的筆了,幫忙想想吧~”主持議會的班頭,抽走了某蓮手中那個看著讓人眼暈的毛毛筆,畢竟去年那個項目就是這位大人提供的,希望她今年能提供一個更好的,“記住,要是不賠錢的活動哦!”

呃~,很現實的班頭呢,某蓮摸摸下巴,順口說出了最近特別想吃的一個中國傳統美食小吃——酸甜可口,紅彤彤的山植果,晶瑩透明的糖晶,經常出現在中國廟會上的——“冰糖葫蘆!”

“?!!”

班上聽不同中國話的同學們,統統是一頭霧水狀。

“就是‘あめりんご’(冰糖蘋果,即插一支竹簽粘糖賣的蘋果)了,不過冰糖包裹的不是蘋果,而是一個個紅色的山楂果而已,去過中國城的都應該見過吃過吧?!”

聽了這個解釋,立刻,班內響應一片——

“我吃過!”

“很好吃,就是酸了一些。”

“我在橫濱的華人街見過怎麼做~”

“還可以加一些別的水果來串~”

“那個,我跟叔叔學過怎麼做冰糖蘋果……”

……

看樣子,大家對這個不需要付出太多人力財力的項目很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