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屢次大捷的消息給沉悶的太極宮帶了一點點活力,武老太也很難得的拖著病懨懨的身體來到了朝堂。盡管心裏樂開了花,這時還是要板著臉滴。武則天低沉的問:“隆基什麼時候才抵京啊?”
宰相張柬之上前一步,道:“稟皇上,楚王現已在姚州府內休整,過些日子就起程回京。”
武老太終於抑不住樂開了,說:“隆基這孩子從沒讓我失望,都是佛主保佑。”
宰相張柬之等在下邊那個汗啊,楚王大捷和佛主什麼關係來著?!這時,有封急信也到了京城。武老太一看,那個心一慌,暈倒在朝堂上了。
一時間太極宮亂成一團。
吐蕃對唐朝西南軍鎮報複性的進攻已經開始了。
整個戰場在唐朝和吐蕃西南接壤的地方從北到南形成了一個弧形,最北端是茂州,往南依次是鬆州、巂州、姚州。在這條漫長的西南戰線上已經形成了犬牙交錯的形狀,姚州目前是唐朝南詔聯軍的天下,鬆州、巂州還控製在唐朝的手中,可是吐蕃大軍有備而來不停的進行猛烈的攻擊,一時間唐朝軍慌忙抵抗,戰局不明。
之前的所有征調軍隊在姚州之戰勝利時,已經往回趕。唐九征在得到吐蕃進攻情報後,立即帶著邊兵二萬向益州趕。一萬唐軍邊兵則留守姚州還是北上京都,就由李隆基分配。
巂州莫門軍督尉李知古身為軍人指揮不怎麼滴,但是他卻有著非凡的政治嗅覺。萬一武老太的寶貝乖孫有個不測,那隻有一個下場——殺頭!於是乎,這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李知古督尉在沒弄清對方意圖的情況下,僅留三千餘人守城,立即往姚州方向出兵。
吐蕃大兵馬使乞藏是欣喜若狂,本來乞藏還決定先在巂州跟李知古大打一場,待解決了後邊唐朝的威脅後再收拾姚州的。
曆史往往是由無數偶然寫就的,於是乎,路程遠但先出發的李知古,在姚州境內西邊洛諾縣的一處平地遇上了路程近但是後出發的乞藏。一場關係到整個戰局的大戰就要爆發了。
號角鼓樂聲大作,隨著吐蕃騎兵大隊的馬蹄聲轟鳴作響,會戰終於開始了。
這支吐蕃軍並不是純粹的吐蕃人組成,而是由西洱諸蠻為主的軍隊。隨著吐蕃的版圖擴張,西南方向的吐蕃軍大多由當地的土著居民構成。盡管這樣,他們還是秉承了遊牧民族剽悍的作風,也擁有嚴格的軍事製度,每戰,前隊皆死,後隊方進,終不肯無令而退;
唐軍就完全不一樣,各兵種各司其職,此時是吐蕃軍衝鋒,於是唐軍擺出一個略成弧形的戰陣,內部深陷兩邊微凸,這樣可以使實行中央突破的吐蕃始終受到來自兩翼的進攻。
“放箭!”隨著在前麵指揮唐軍指揮官一聲大喊,軍鼓聲接連大作,密集的箭雨頓時向狂衝而來的吐蕃士兵覆蓋過去。
吐蕃的悍勇當然沒得說,唐軍戰鬥起來也沒有絲毫退縮,一時間隻見無數的流矢在戰場的各個角落呼嘯,無數人在血泊中掙紮呼號,許多人在被刀槍插入自己身體的時候也同時刺入了對方的身體。兩軍開始了全麵的短兵相接。
慘叫聲、金屬聲等各種聲音彙聚在一起充滿了整個天地,即便是滿山遍野的野草也為知也為之失色。
勝負的天平沒有傾向任何一方,戰鬥持續激烈,所有人都殺紅了眼,反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李隆基在裴旻強烈要求下,決定帶著3000邊兵向長安行進,剩下的守姚州。非常巧的現在我們一行人剛好行進到離主戰場大約有兩裏之遠,然能遠遠望見戰場那邊的人海在潮起潮湧,可以聽見如雷的叫喊,卻始終看不清雙方是怎麼打的,也不知道為什麼打,隻知道戰況極為激烈。這個時候我有點鬱悶,因為從來沒有看過騎兵混戰。
我溜到李隆基身後,偷偷對一邊的緊張觀望的劉景仁說:“你們不去幫下……你們兄弟嗎?”
劉景仁愣了一下,無奈的說:“現在戰局不明,而且楚王和王妃乃千金之軀……”
我無比失望的歎了口氣,這讓我有點遺憾,但是性命還是主要的,真要叫我上去看清楚兼肉搏好像還是不太劃算。
我想了下,自言自語的說:“不過兩邊的指揮官也真是迂腐,不會分兵迂回包抄嗎?”
李隆基的耳朵太尖了,給我腦袋又是一下,說道:“萬一被抱抄的是我們呢?”
劉景仁和裴旻心驚膽戰的對看了一下,趕緊派出哨兵。
劉景仁緊張的看著遠處揚起的塵土大叫:“是吐蕃騎兵!果真是要襲擊唐軍的後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