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自己,你就會變得日益堅強
能拚的人都相信:隻有拋棄身邊的每一根拐杖,破釜沉舟,依靠自己,才能贏得最後的勝利。這就是說,自立是開啟成功之門的力量源泉。因此,能拚能贏者的個性是堅持自立,拒絕依靠。
依靠拐杖走路,尤其是依靠別人的拐杖走路,是很多人的一種“懶惰的心”。對於能拚能贏者而言,他們的習慣選擇是:扔掉別人的拐杖,邁動自己的雙腳!
人們經常持有的一個最大謬見,就是以為他們永遠會從別人不斷的幫助中獲益。
力量是每一個誌存高遠者的設計,而依靠他人隻會導致懦弱。力量是自發的,不依賴於他人。坐在健身房裏讓別人替我們練習,我們是無法增強自己肌肉的力量的。沒有什麼比依靠他人的習慣更能破壞獨立自主能力的了。如果你依靠他人,你將永遠堅強不起來,也不會有獨創力。要麼拋開身邊的“拐杖”獨立自主,要麼埋葬雄心壯誌,一輩子老老實實做個普通人。年輕人需要的是原動力,而不是依靠。他們天生就是學習者、模仿者、效法者,如果給他們太多幫助,他們很容易變成仿製品。當你不提供拐杖時,他們就會無法獨立行走。隻要你同意,他們會一直依靠你。
愛默生說:“坐在舒適軟墊上的人容易睡去。”
依靠他人,覺得總是會有人為我們做任何事,所以不必努力,這種想法對發揮自助自立和艱苦奮鬥精神是致命的障礙!“一個身強體壯、背闊腰圓,重達近一百五十磅的年輕人竟然兩手插在口袋裏等著幫助,這無疑是世上最令人惡心的一幕。”
你有沒有想過,你認識的人中有多少人隻是在等待?其中很多人不知道等的是什麼,但他們在等某些東西。他們隱約覺得,會有什麼東西降臨,會有些好運氣,或是會有什麼機會發生,或是會有某個人幫他們,這樣他們就可以在沒受過教育,沒有充分的準備和資金的情況下為自己獲得一個開端,或是繼續前進。
有些人在等著從父親、富有的叔叔或是某個遠親那裏弄到錢。有些人是在等那個被稱為“運氣”、“發跡”的神秘東西來幫他們一把。
我們從沒聽說某個習慣等候幫助、等著別人拉址一把、等著別人的錢財,或是等著運氣降臨的人能夠真正成就大事。一家大公司的老板曾說,他準備讓自己的兒子先到另一家企業裏工作,讓他在那裏鍛煉鍛煉,吃吃苦頭。他不想讓兒子一開始就和自己在一起,因為他擔心兒子會總是依賴他,指望他的幫助。
在父親的溺愛和庇護下,想什麼時候來就什麼時候來,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的孩子很少會有出息。隻有自立精神能給人以力量與自信,隻有依靠自己才能培養成就感和做事能力。
把孩子放在可以依靠父親或是可以指望幫助的地方是非常危險的做法。在一個可以觸到底的淺水處是無法學會遊泳的。而在一個很深的水域裏,孩子會學得更快更好。當他無後路可退時,他就會安全地抵達河岸。依賴性強、好逸惡勞是人的天性。而隻有“迫不得已”的形勢才能激發出我們身上最大的潛力。
呆在家裏、總是得到父親幫助的孩子一般都沒有太大的出息,就是這個道理。而當他們不得不依靠自己,不得不動手去做,或是在蒙受了失敗之辱時,他們通常就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發揮出驚人的能力來。
一旦你不再需要別人的援助,自強自立起來,你就踏上了成功之路。一旦你拋棄所有外來的幫助,你就會發揮出過去從未意識到的力量。
世上沒有比自立、自強更有價值的東西了。如果你試圖不斷從別人那裏獲得幫助,你就難以保有自立、自強。如果你決定依靠自己,獨立自主,你就會變得日益堅強。
你有時候會覺得能夠獲得外部的幫助是一種幸運。但是,從不利的方麵看,外部的幫助常常又是禍根,給你錢的人並不是你最好的朋友。你的朋友是鞭策你,迫使你自立、自助的那些人。
有很多年紀大的人,他們隻有一條腿一隻手,卻能自食其力,而你作為一個身體健全、能夠工作的人還要指望別人的幫助,這簡直是荒謬透頂!
沒有哪個寄人籬下的健全人會覺得他是個真正的男子漢。當一個人有了自己的工作、自己的職業,他就會力量倍增,充滿活力,內心充實,這種感覺是別的什麼都不能替代的。責任感往往帶來能力。許多年輕人在第一次親自經商後才發現了真正的自我。而在此之前他或許已經為別人工作多年了,都沒有找到真正的自我。
人身上最可貴的個性之一是自強和自力,能拚能贏的人就是這種個性的張揚者。
主意不堅和優柔寡斷是兩個致命的弱點
優柔寡斷與能拚能贏截然相對。有些人優柔寡斷、不敢拚搏簡直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他們不敢決定種種事情,不敢擔負起應負的責任。他們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事情的結果會怎樣———究竟是好是壞,是凶是吉。他們常常對自己的決斷產生懷疑,不敢相信他們自己能解決重要的事情。因為猶豫不決,很多人使他們自己美好的想法陷於破滅。
世間最可憐的人就是那些優柔寡斷,不敢拚搏的人。有些人一旦遇到了事情,就一定要去和他人商量,這種主意不定、意誌不堅的人,既不會相信自己,也不會為他人所信賴。當然,對於比較複雜的事情,在決斷之前需要從各方麵來加以權衡和考慮,要充分調動自己的常識和知識,進行最後的判斷。一旦打定主意,就決不要再更改,不再留給自己回頭考慮、準備後退的餘地。一旦決策,就要斷絕自己的後路。隻有這樣做,才能養成堅決果斷的習慣,既可以增強人的自信,同時也能博得他人的信賴。有了這種習慣後,在最初的時候,也許會時常作出錯誤的決策,但由此獲得的自信等種種卓越品質,足以彌補錯誤決策所可能帶來的損失。
有這樣一個人,他從來不把事情做完。無論做什麼事情,都給自己留著重新考慮的餘地,比如他寫信的時候,如果不到最後一分鍾,就決不肯封起來,因為他總擔心還有什麼要改動。他時常在把信封好了,郵票也貼好了,正預備要投入郵筒之時,又把信封拆開,再更改信中的語句。最令人可笑的是有一次他給別人寫了一封信,然後又打電報去,叫人家把那封信原封不動立刻退回。這個人是個社會名人,在許多方麵有著非常出色的才能與品格,但是正是由於他這種猶豫不決的習慣,使他很難得到其他人的信賴。所有與他相識的人,都為他這一弱點感到可惜。
還有一個令人尊敬的婦女,也是個優柔寡斷的人。當她要買一樣東西的時候,她一定要把全城所有出售那樣東西的商場都跑遍。當她走進一個商店,便從這個櫃台,跑到那個櫃台,從這一部分,跑到那一部分。她從櫃台上拿起了貨物時,會從各方麵仔細打量,看了再看,心中還不知道喜歡的究竟是什麼。她看了又看,還會覺得這個顏色有些不同,那個式樣有些差異,也不知道究竟要買哪一種是好。她還會問各種問題,有時問了又問,弄得店員們十分厭煩,結果,她也許竟一樣東西也不買,空手而去。
她要買一樣取暖的衣帽,不喜歡穿戴著太笨重,又不喜歡過分暖熱。她要買一樣衣物,既便於夏天,又便於冬天,既適用於高山,又適用於海濱,不僅可用於禮拜堂,又可用之於影劇院。心中帶著這幾種不現實的苛求,還能從哪裏買到這樣的東西呢?萬一碰巧她買到了這樣一件衣物,她心中還是懷疑所買的東西是否真的不錯?是否要帶回去詢問他人的意見,然後再向店中調換?無論買哪一樣東西,她總要掉換兩三次,最後還是感到不滿意。
主意不堅和優柔寡斷,對於一個人來說,實在是一個致命的打擊。有此種弱點的人,從來不會是有毅力的人。這種性格上的弱點,可以破壞一個人的自信心,也可以破壞他的判斷力,並大大有害於他的全部精神能力。
所以,對你的成功來說,猶豫不決、優柔寡斷是一個陰險的仇敵,在它還沒有傷害你、破壞你、限製你一生的機會之前,你就要即刻把這一敵人置於死地。不要再等待、再猶豫,決不要等到明天,今天就應該開始。要逼迫自己訓練一種遇事果斷堅定的能力、遇事迅速決策的能力,對於任何事情切不要猶豫不決。
大多數人常因衝動做錯事皮魯克斯說:“對於一個能拚能贏的人而言,他應當明白:付出同樣的努力,一個人成功了,另一個人則失敗了。他們可能都知道成功的途徑,但他們之間有一個主要的區別:成功的人總是約束自己,去做正確的事情,而不成功的人總是容忍自己衝動的感情占上風。”查爾斯·戴高樂承認他在這方麵的弱點。他說:“我常常因衝動做錯事,但是我的預見很少出錯。”如同所有的習慣一樣,控製衝動也是一種經過訓練而得到的能力。要具備這種能力,有兩個基本方法:第一,你必須不斷地分析你的行動可能帶來的長期後果。第二,你必須不屈不撓地按照符合你決心為了長期的最大利益的決定而行動。控製衝動可能是最基本的心理能力,也是各種情感自製力的根源,因為所有情緒本質上都導向某種衝動。能夠控製衝動,壓製未成形的行動,很可能是腦部發揮抑製作用,使邊緣係統無法傳遞信息給負責行動的皮質。當然,這隻是一種解釋,還有待進一步印證。
無論如何,前麵所說的糖果試驗確實證明了克製情緒與壓抑衝動是很基本的能力。心理學家瓦特·米伽爾於1960年開始進行上述試驗,對象是史丹福大學附設幼稚園的孩子(多數為史丹福教職員及研究生子女),實驗一直追蹤這些孩子到中學畢業。
有些孩子的確能耐心等待大哥哥辦事回來,當然等待的十幾分鍾一定非常漫長。這些孩子用盡各種方法讓自己撐下去,有的閉上眼睛不去看誘人的糖果,將頭埋人手臂中,自言自語,唱歌,玩弄自己的手腳,甚至努力讓自己睡著。最後這些勇敢的孩子得到了兩顆糖果。有些小孩則比較衝動,大哥哥才走幾秒鍾便奪手拿走糖果。
十幾年後這些孩子成為青少年,這個試驗的預言能力才逐漸明朗。兩種反應的孩子在情緒與社會方麵的差異非常大。4歲時就能抵抗誘惑的孩子到青少年時期顯得社會適應能力較佳,較具自信,人際關係較好,也較能麵對挫折;在壓力下比較不會崩潰、退卻、緊張或亂了方寸,能積極迎接挑戰,麵對困難也不輕言放棄,在追求設計時也和小時候一樣能壓抑立即得到滿足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