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方”與“圓”融合的生意之道(3)(1 / 2)

合夥人的經營管理理念不盡相同,個人意見很可能不被其他合夥人采納和接受。如果大家都能互相信賴,相互諒解,相信彼此都是為了把生意做好,就會精誠團結。可見互相信任是合夥企業成功的基礎條件。如果你經過仔細調查和觀察,覺得對方可以信賴,是你理想的合夥人,就一定要推心置腹,充分信任。信賴是對他人人格的尊重,是人與人之間最可寶貴的感情。沒有信賴,就不可能使合夥人充分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

當然,相信他人在生意場上是要冒一定風險的。然而除非你不打算合夥,否則就必須相信你的合夥人。一定要有“用人不疑”的氣度,才能使生意有更大的發展,千萬不可疑神疑鬼。各懷鬼胎的合夥生意,是不能長久的。

合夥企業可以集多人的優勢於一體,同時也把各自的利益絞在了一起。合夥人之間難免發生摩擦,搞不好還不如一個人單幹。要克服這種局限,你就必須利用坦誠相見這個潤滑劑。首先,要對合夥人進行感情投資,使大家在和諧、團結的氣氛中一起工作,產生榮辱與共、休戚相關的團隊精神;其次,還要與你的合夥人多交流溝通,誠心誠意地交換看法。但是,不能把坦誠相見等同於簡單的直率,把信口亂說當作耿直,坦誠也需要用適合的方式來表現,最好是心平氣和、婉轉含蓄地私下交談,別讓第三者參與,以免產生不良影響。

“三人行,必有我師。”聖人孔夫子都認為自己有缺點和不足,作為凡夫俗子的我們則更是如此了,合夥人有自己的優勢,也有自己的劣勢。隻有認識到這些,主動的在合夥人之間把優缺點挖掘出來,同時相互尊重、取長補短、優勢互補,才能充分發揮個人和集體優勢,在競爭中獲勝。

隻要牢記一點:合夥人的利益就是你的利益,隻有通過合夥企業發展,才有個人的發展,這樣就能人我兩利、利義並重。有了這種心態,才能與合夥人友好相處。盡管你做到了以上的每個要點,但是由於合夥人之間認識上的差異、合夥人信息溝通上的障礙、態度的相悖以及相互利益的互斥,矛盾衝突在所難免。當破壞性的矛盾衝突發生後,合夥人就應該坐下來,通過協商的辦法來解決,但在協商中也應注意一些藝術的運用。

首先多做自我批評。合夥人之間的矛盾衝突是多方麵原因引起的,有自己的原因也有對方的原因,還可能有第三者的原因,要想化解矛盾,就應該從自我批評開始,這樣會給對方造成負疚感,也會坦誠地把自己的錯誤找出來,不致將矛盾激化。當然,提倡自我批評並不意味著沒有原則地遷就對方,從某種意義上說,責己既是手段又是策略。

回避退讓。回避不等於逃避,而是為了防止矛盾激化,並在回避中等待解決矛盾的時機。當矛盾或分歧比較嚴重,並且一下子難以解決時,為了不使矛盾進一步發展到激化的程度,應有意識地減少與有矛盾的合夥人接觸,避免正麵衝突,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求同存異。矛盾衝突的各方,暫時避開某些分歧點,在某些共同點上達成一致,以達到化解矛盾與衝突的目的。這是解決合夥人之間矛盾衝突而不影響企業正常運行的最好辦法。求大同、存小異,做到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在枝節問題上不苛求於人,這樣不但可以避免衝突的發生,而且還會調解或解除現有的矛盾衝突。

模糊處理。在特定的條件下,對於一些無原則性的矛盾衝突,可采取模糊處理的辦法。模糊處理,不是不問青紅皂白,而是衝突本身無法分清誰是誰非,若硬要分個是非分明,反而會助長對立,激化矛盾。模糊處理法是堅持原則立場處理無原則的衝突的最好方法。

商人要正確看待別人

對於人情世故的了解以及對某人的職位、境遇和思維方式的分析能夠幫助我們確定如何與此人相處,我們也可借此獲得他們在某一方麵的支援,以便順利地實現我們的宏偉目標,這一點十分必要。

有人鼓吹自己對人情世故如何精通,但除此之外,對其他事情他幾乎一無所知。如果你請求一個吝嗇鬼幫忙,如果他會因為幫你而損失時間或金錢,他是不會幫你的。一些原則性很強的人既可能成為你生意上理想的合作夥伴,也可能會因為財產糾紛與你對簿公堂,因為這樣的人很有耐性,會把細節問題調查得一清二楚,而且對瑣事一絲不苟,而慷慨的人則對這種做法嗤之以鼻。雖然誠實的人對這種從某個人的缺點中找優點的做法,可能不以為然,比如拿吝嗇鬼來說,他們認為,吝嗇就是一種缺點,不需要給吝嗇劃定什麼範圍。性格衝動的人,會因為一點小小的不愉快而怒不可遏,但事後一般會很快忘掉剛剛發生的不快,為了彌補他的過失,在他的能力範圍內,他樂意為你去做任何事情,得罪了這種人其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要是換了性格陰鬱的人,他說不定會臥薪嚐膽,等上你7年,找機會讓你嚐嚐倒黴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