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從所犯的錯誤中吸取教訓(1)(1 / 3)

在商業領域,期望自己事業成功,僅有學校的智慧是遠遠不夠的,你還必須具備街頭的智慧。生活是最嚴厲的老師。與學校書本教育的方式完全不同,生活的教育方式是:你得首先遭受挫折,然後從中吸取教訓。大多數人由於不知道如何犯錯誤和從錯誤中悟出道理,所以隻是一味地逃避錯誤。他們卻不知道,這種行為本身已鑄成大錯。還有一些人犯了錯誤卻沒能從中吸取教訓。這些都是為什麼有如此多的人總是循環往複地犯著自己以前曾經犯過的錯誤。他們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在學校,你可能會因為沒犯錯誤而被認為是聰明的學生;而在生活中,你的智慧恰恰是因為你犯過錯誤,並且能從中吸取教訓。如果一個人真正從所犯的錯誤中吸取了教訓,那麼他的生活就會發生改變,那麼,他獲得的就不是經驗,而是智慧了。

犯了錯誤之後,絕對不要采取下麵的行動:

1.說謊或否認、掩飾自己的行為

說謊的人總是說:“我沒做那件事,”或者“不,不,不,那不是我幹的”,“我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我發誓……”之類的話。還有一類人犯了錯誤後,習慣於說:“噢,這沒什麼大不了的,情況會好起來的”,“出錯了嗎?哪裏出錯了”,“不要著急。事情會如你所願的。”

2.指責別人,開脫自己的責任

這類人犯錯後往往會說:“這是你的錯,不是我的錯”,或者“如果我妻子花錢不大手大腳的話,我就不會落到如此的地步”,“如果沒有孩子拖累的話,我早就很富裕了”。他們也會說:“顧客隻是沒有注意到我的產品”,“我的雇員對我不忠實”,“他們說得不清楚”,“這是老板的錯”等等。還有些人會說:“因為我沒受過良好的教育,所以我的事業不如意”,“如果再給我點時間的話,我會做好的”,“噢,我再不想變富了”,“人人都這樣,我為何不可……”

3.半途而廢

半途而廢的人經常說的話是:“我早就告訴過你那樣做不管用”,“這件事太難了,不值得我投入這麼多的精力,還是換個簡單一點的吧”,“瞧,我都做了些什麼啊?我不想自找麻煩了”。假如一個人說:“我所得到的教訓就是再也不那樣做了”,那麼,這個人也許還沒有領悟到犯錯誤的重要性。如此多的人活在一個貧窮的世界裏,是因為他們不斷地對自己說:“我再也不那樣做了”,而不是說:“我很慶幸自己犯了錯誤,因為我從這次經曆中受益不淺。”避免犯錯誤或浪費犯錯誤機會的人,不能算具備較高的智慧,在事業上的成就也會受到限製。

世界上諸多知名的百萬富翁投資理財方麵獲得的巨大成功可歸結於諸多因素,但最重要的是他對待錯誤所持的態度。其實,他也像我們一樣討厭犯錯誤,但他在錯誤麵前並不感到畏懼,甚至不惜冒險去犯錯誤。查斯特·菲爾德爵士指出:“往往當成功離我們還有一步之遙的時候,就到了我們最有可能犯錯誤的時候。”聰明者也難免生意經營失敗,蒙受虧損。但是,對待每一次錯誤,他們並不是因此而意誌消沉,相反,他們變得更加樂觀、明智和勇敢、果斷,因為他們從中獲得了更多、更豐富的寶貴經驗。

美國著名的鑽石天地公司當初成立的目的是從事鑽石開采,但由於公司地質勘探人員犯了一個錯誤,結果他們沒找到鑽石,但卻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鎳礦之一。公司決策人員及時調整了經營方向,結果,公司的股票價格直線攀升。今天,盡管公司仍在沿用以前的名稱,但其真正的業務卻是製造鎳幣。

李維·斯特勞斯起初想在加州靠開采金礦發財。然而,他發現這個行業似乎並不適合於他,最後他不得不放棄金礦開采,轉而開始用帆布縫製礦工穿的褲子。如果當初他沒有做出這一重大決策,那麼今天我們也不可能在全世界幾乎每個角落都能聽到“李維斯”牛仔褲的名字。

如果托馬斯·愛迪生當初一直在公司就職的話,他也不會發明出給全世界帶來光明的電燈泡。據說他在發明出燈泡以前已做過1萬多次的試驗。假如他仍是公司的職員,就憑他這無數次的失敗,早已經被解雇不知多少次了。

哥倫布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不想去開辟連接中國的貿易航道,但卻意外發現了美洲大陸。如今,美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富有和最強大的國家。

直麵錯誤,積極改正,繼續努力,你就可能獲得成功。

接受別人的意見改進自己

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想要迫使別人接受自己的意見,因為他們總認為自己是對的。這種想法,使他們沒有改進自己的餘地,也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設下了障礙。想象一下,10個當代最有名望的畫家齊聚一堂,圍繞著一張圓桌團團而坐,一起對擺在圓桌當中的一個蘋果進行素描,每一個人畫出來的蘋果都不會一樣,因為每一個人看到的角度都不相同。

“意見”也有同樣的道理。信念的異同,取決於身世與環境的各種因素,人們就是靠這些因素來決定意見的。固執己見的悲劇,在於它阻止了成長、進步和充實自己。它使一些人自認為十全十美;但事實上,世界上沒有人永遠十全十美。固執己見者為了防衛自己的弱點,必然無法快樂而被孤立,這已是不爭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