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每每地被各大公司拒絕,生計沒有著落,這個滋味可是不好過。他苦思冥想,想找個辦法,謀個職位,這樣免得路過不論是中國餐館,還是美國餐館時,都要加快步伐。哎!有了,他終算想到了一個絕妙的點子。
他決定收起所有的學位證明,以一個最低身份去求職。
這個法子還真靈,一家公司老板錄用他做程序輸入員。這活可真是太簡單了,對他來說簡直是“高射炮打蚊子”。不過,他還是一絲不苟,勤勤懇懇地幹著。
不多久,老板發現這個新來的程序輸人員非同一般,他竟然能看出程序中的錯誤。這時,這位小夥子掏出了學士證書。老板二話沒說,立刻給他換了個與大學畢業生相對口的專業。
又過了一段時間,老板發現他時常還能為公司提出許多獨到而有價值的見解,這可不是一般大學生的水平呀!這時,這位小夥子又亮出了碩士學位證書,老板看了之後又提升了他。
他在新的崗位上幹得很出色,老板覺得他還是與別人不一樣,非同小可。於是,老板把他找到辦公室,對他進行質詢,這時,這位聰明人才拿出來他的博士證。
老板這時對他的水平有了全麵的認識,便毫不猶豫地重用了他。憑借著他的絕妙的點子,這位博士終於獲得了成功。
現代社會跟過去不相同了,如今提倡“自我推銷”,既是推銷,則要有推銷術,如果這位博士還是拿著自己的文憑,一家接一家地去亮相,或許他現在還沒有工作。
這位博士的點子好就好在以退為進,看上去是自己降低了自己,也讓別人看低了,但是身處低位,被人看輕,不要緊,一旦有機會,就可以大放異彩,展露才華,讓別人、讓老板對你一次次刮目相看,你的形象便慢慢高大起來了。
相反,一上來就亮博士證書,容易被人看高,期望值過高。容易引起失望。倒是別出心裁,以退求進更容易達到目的。
方與圓的藝術與分寸
方為做人之本,圓為處世之道。
“方”,方方正正,有棱有角,指一個人做人做事有自己的主張和原則,不被人所左右。“圓”,圓滑世故,融通老成,指一個人做人做事講究技巧,既不超人前也不落人後,或者該前則前,該後則後,能夠認清時務,使自己進退自如,遊刃有餘。
一個人如果過分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必將碰得頭破血流;但是一個人如果八麵玲瓏,圓滑透頂,總是想讓別人吃虧,自己占便宜,也必將眾叛親離。因此,做人必須方外有圓,圓內有方,外圓內方。
外圓內方之人,有忍的精神,有讓的胸懷,有貌似糊塗的智慧,有形如瘋傻的清醒,有臉上掛著笑的哭,有表麵看是錯的對……
商界有巨富,官場有首腦,世外有高人。他們的成功要訣就是精通了何時何事可“方”,何時何事可“圓”的為人處世技巧。
“方”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脊梁。人僅僅依靠“方”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圓”的包裹,無論是在商界、官場,還是交友、情愛、謀職等等,都需要掌握“方圓”的技巧,才能無往不勝。
“圓”是處世之道,是妥妥當當處世的錦囊。現實生活中,有在學校成績一流的,進入社會卻成了打工的;在學校成績二流的,進入社會卻當了老板的。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成績一流的同學過分專心於專業知識,忽略了做人的“圓”;而成績二流甚至三流的同學卻在與人交往中掌握了處世的原則。正如卡耐基所說:“一個人的成功隻有5%是依靠專業技術,而85%卻要依靠人際交往、有效說話等軟科學本領。”
真正的“方圓”之人是大智慧與大容忍的結合體,有勇猛鬥士的武力,有沉靜蘊慧的平和。真正的“方圓”之人能對大喜悅與大悲哀泰然不驚。真正的“方圓”之人,行動時幹練、迅捷,不為感情所左右;退避時,能審時度勢,全身而退,而且能抓住最佳機會東山再起。真正的“方圓”之人,沒有失敗,隻有沉默,是麵對挫折與逆境的積蓄力量的沉默。
在強大的對手高壓下,在麵臨危機的時候,采取藏巧於拙、裝糊塗,扮作“誠實”的樣子,往往可以避災逃禍,轉危為安。雖然麵臨險境,或遇到突發事件而裝傻看呆。這比臨危不懼和視死如歸的壯烈要保全得多。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以拙誠與對手周旋,確實不失為一種高明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