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正月裏(1 / 2)

大漢學堂,身為大漢第一所學校,注定會在史書上落下濃重一筆。

而此時的大漢學堂,才隻剛剛建城。作為主要負責人--劉文昌,在好不容易申請到了錢,又申請到了地,把學堂蓋起來之後。現在最發愁的,反而是沒有學生。

大概劉文昌也沒想到,他居然會招不到學生。

要知道,萬般偕下品,唯有讀書高。不知多少人家,為了供養一個讀書人,而全家吃糠咽菜,也要堅持下去。

可現在,學堂大門敞開,居然招不到學生。

“真不可思議。”七景有些得意。

是的,她很得意。

因為劉文昌送上來的文書上寫得清楚,那些人為什麼不來讀書?因為有比讀書更好的出路。因為讀書,不再是唯一的選擇了。這是時代的進步,是她跟樂辰努力的成果。

“這個劉文昌到是有點意思,六歲到十歲孩童強製入學。”這想法,還真是超前。“不過,眼光有限。後續問題都沒想到,太過理想化。不適合當政客……”笑了笑:“到是適合,專心做教育。”

在如今這大漢,小孩子幾乎沒有賦閑在家的。六到十歲的孩子,都能找到事做。不重,卻足以養活他們自己。

他們從小自立,活計不多,卻可以減輕家裏的負擔。

如果讓他們上學,學費是一點。如今的大漢雖然沒有餓死的人了,可有閑錢的,也並不多。孩子能養活自己,還能賺點回去。比什麼都強!

讀書?這年頭,讀書又有什麼用呢?

這是一般人的想法。至於那些富人家的孩子,還在觀望的多。他們這樣的人家,本就有自己的夫子,從小教育。這學堂裏是麵向所有人,不管是平民,還是奴隸。隻看年紀……讓他們這些人家的孩子一起去,他們並不十分樂意。

於是,矛盾就出來了。

“聽小七的,以後就讓他專管教育。”樂辰看了那文書,搖了下頭,又突的笑道:“這件事,還得給宏兒去解決。”

“宏兒想去龍翼營。”七景蹭蹭他,還是替小家夥說好話了。

“不許替他說話。”樂辰咬她一口:“你答應的。”

她也沒替他說話啊,隻是提一提而已。可既然他這麼在意,也隻能先對不起宏兒了。

將關於學院的文書丟到一邊,她拿了另一本繼續翻看。

兩個人並不需要時時說著什麼,隻要在一起,其實做什麼,都覺得暖暖的溫心。

第二天,樂辰果然將學校的事情丟給宏兒了。

宏兒雖然更想去龍翼營,但事情丟到他手上,他還是很認真負責的。先跟著劉文昌將事情了解一遍。又找樂泰手下,尤其是幾位內閣的人探討了一翻。最後又親自去各處跑了兩天。

到了正月十三這天,他才拿著一本剛寫好的新文書,來找七景。那上麵,已經有了樂泰和樂辰兩個人的批示。大概是,隻等著施行了。

“四嫂,你幫我看看。”

七景一看那兩人的筆跡,便挑了下眉:“他們都有了明確批示,怎麼還讓我看?”雖然這麼說,她還是看了。

目的呢,是讓該去上學的人去上學。

但大概是受劉文昌影響,他幾乎全都圍繞著,強製學習這一點在展開。他調查了如今孩子的情況,收入。也算了如果將這部份的錢補貼給他們要花費幾何……其中不乏一些讓人眼前一亮的觀點。但要施行起來,最開始應該是可以的。但時間久了,便會很難很難。

因為沒有那麼多的錢。

因此,樂辰的批示很簡單:“錢從何來?”

樂泰的批示要更祥細,提點也多:“強製六至十歲,十歲後該如何?學堂出來的該是國之棟梁。十歲後無錢可領,能留下幾人……”

樂泰又補充了許多,但依舊並不在點子上。

國庫拔銀子,每個人該給多少?一年要花費多少銀子?他調查的,隻是西涼城,及附近的人。可總有一天,學堂會麵向所有人招生。原來大衍的整個版圖的百姓全都在內。那國庫每年該拔多少銀子?

這數據基數太大,根本發不起。

最主要的是,開始給銀子,後麵又停了。從有到無,落差太大,必定會失去大量的生源。

說不定,會因為沒銀子領了,幹脆全跑了。如此,不過是讓這些孩子,養了四年的懶筋罷了……

問題越想總是越多的,靠樂宏的小腦瓜子,確實有些難度。

他的兩個哥哥都是狠心的人,提點這麼多已經難得。其他的,隻要他自己去想。

七景到是樂意跟他說的,主要是,她腦子裏有現成的法子。畢竟新的一年已經來到,還是早點折騰完了,讓那些孩子,早些上學的好。

七景的觀念,比他們想的,要更現實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