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高成功率,減少多餘的麻煩,我們必須做好應酬的準備。
經過幾十年的爭鬥,美國的“通用”汽車公司和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握手言和,成立一個聯合公司,在加州“通用”的雷蒙德工廠合作製造汽車。
這項建議是由“通用”汽車公司總裁勞格·史密斯經過充分調查研究後提出來的。因為他看到,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世界汽車市場上,日本汽車正憑借他的成本低、價格廉的優勢,“蠶食”美國汽車的傳統市場。經過幾番爭鬥無法取勝後,史密斯從長遠著想,打算與日本汽車廠商合作開發,而日本豐田為了避開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障礙,來獲得更大的利潤,欣然響應。聯合生產汽車後,通用可以深入了解豐田生產管理的第一手資料,借鑒對方的經驗。
許多成功人士都信奉拿破侖·希爾的競爭戰略:倘若不能打敗對方,就與他們聯合。
化幹戈為玉帛
我們講團結,講求同存異,這樣能夠和平共處,將衝突轉化為合作。
我們要了解下麵的技巧,才能把與頭痛人物的關係由衝突轉向合作,和自己所關心的人建立彼此信任的關係。
兩種基本技巧:同化和轉向
團結則和平共存,分裂則兩敗俱傷,這是從人際關係中總結出來的準則。倘若太強調人與人之間的不同,隻會造成兩者之間距離越來越遠,最後導致衝突的產生。
在與人溝通之前,我們能夠先找到共同的立場,如此會讓我們相處容易些。其實我們和周圍的人,不管是朋友,還是難纏人物,都有發生衝突的可能性,主要不同在於朋友之間的衝突會因彼此之間共同的立場而逐漸緩和。對於難纏人物的法寶就是減少差異,尋找兩者共同的立場。
怎樣減少不同呢?必須運用同化和轉向。所謂的同化即以自己的行動來減少彼此之間的差異,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來達到共同的立場。同化能使雙方的關係更加融洽;轉向能利用融洽的關係來改變互動的方式。
作為一項基本的溝通技巧,同化在人們溝通立場、加深關係時用途很廣。我們不必驚奇,實際上同化會不時地出現在你我身邊。
這樣的例子不少。比如說,你在與其他人交談的時候,說不定會發現,你們倆是同一地方長大的,這樣雙方內心的距離減少了,彼此感覺親近多了,這就是同化的結果。
當你與別人一同進餐時,你會說:“你吃什麼?”實際上你是在發送友誼的訊號,而不是真的在於對方的口味。如果對方要了點飲料,那麼你也會跟著來點。這也是同化的例子。
當你看到心愛的孩子從遊樂場回來,而膝蓋受了傷,眼中含著淚光,你會彎下腰向孩子關切地注視著,甚至用手撫摸著膝蓋,用關懷的口氣說:“這兒痛吧?”這也是一種同化。
在你與鄉音很重的人交談時,你說話的腔調也時常會出現點鄉音的味道。實際上這是你想和喜歡的人打成一片的本能反應。
當你西裝革履去某個地方,發現當地人都穿短褲、T 恤時,你會感到自己太格格不入了。
能夠用許多方法來同化。臉部的表情、反應的多寡、身體的動作、語言上的音量和速度,以及言辭都能夠用來與其他人同化。倘若我們不能消除彼此之間的差異,那麼我們很難收到同化的效果,甚至造成差異的擴大,那是很嚴重的。
沒有人會跟與自己對立的人合作。可惜人際關係中沒有中間地帶,你我之間不是冷漠就是熟悉,不是差之千裏,就是觀點一樣,沒有其他的選擇。
不管你在傾心了解他人,還是要他人了解自己,同化往往處於第一位。隻有先利用同化作用,與他人包括難纏人物建立一些關係之後,才能啟發轉變的方向,獲得意料之外的結果。
下麵所講的策略,對你和難纏人物的溝通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學了這些同化和轉向的技巧後,並且成功地運用時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