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出自在錯誤中學習,隻要我在挫折中學得經驗教訓,便永遠不會再重蹈覆轍。失敗正如摔斷腿一樣,往往會愈合的。
一朝成功是不可思議的,每個誌向遠大的人在實現自己的夢想之前,都經曆了無數次挫折與失敗。我們需要耐心的學習,汲取經驗,一步步走向成功。不管你做何種工作,都要經曆這一普遍過程。盡管成功能引發一連串的成功,然而失敗不一定導致失敗。
我們經常會看到農夫利用一些牲畜的排泄物和植物的枯枝敗葉來作為肥料,滋養作物。而人類也同樣可以利用失敗作為天然肥料,來滋養播種成功種子的土地。
聰明的做法就是把失敗的不利因素當作修正方向,再度瞄準目標的工具,僅此而已。
希爾描述了幾點化失敗為動力的方法:
1.誠懇而客觀地審時度勢。不要把責任歸因於別人,要反省自己。
2.分析失敗的過程和原因,以求改正。
3.重作嚐試之前,想像自己圓滿地處理工作的情景。
4.把打擊自己自信心的痛苦回憶都深深地埋藏起來,它們已經變成你以後成功的肥料了。
5.重新出發。
你也許要試行很多次這幾種步驟,最後才能達到目標,關鍵的是你每嚐試一次,你就向目標靠近了一步。
十分坦然地接受批評是很難的事,從小師長便諄諄教導我們,犯錯誤不是一個好孩子,會讓我們失去親人的疼愛。可是我們可以學著行動不受情緒幹擾。
倘若受到批評,不必感到沮喪或憤怒,而應把你的精力用來製定一項明確的計劃,以平息指責,重新開始。同有關的人共同研究你的計劃,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彼此抱怨上,要共同合作、解決問題。
另一方麵,我們決不能掩飾錯誤,而是要揭露錯誤,分析錯誤,從中學習經驗,掩蓋錯誤會成為你工作上的毒瘤,甚至會影響你的人際關係和公司本身,掩飾錯誤就像掩蓋癌症一樣,結果隻能是使整個機構都死亡。我們倘若有責任,我們要勇於承擔,你應該說:“我的能力不僅這樣,下次我會表現得更好。”
這就是“從錯誤中學習”的含義
逆境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隻有一個個不恰當地歸咎自己。
有句格言:“你認為自己是如何的人,就會真的成為如何的人。”一個自認不善於與下屬溝通的經理,他會苦惱地發現自己真的很難激勵部屬。所以,更加堅信自己確實不擅長溝通。實時上這是他自取其敗,其他行業如業務員、律師、醫生等等若沒有健全的自尊心,也都會麵臨相同的結果。而其實,他們的經驗似乎證明他們對自己的看法是沒錯的,不因有此“客觀”的證明他們根本覺察不到毛病其實出在對自己的錯誤評價上。
一個人多半不能改變自己的外部環境,然而他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明天的情形也許還和今無一樣,但明天的我一定不是今天的我了。”你倘若能改變態度,也因此會改變整個形勢。
隻要還有一絲希望,就不要輕易放棄,不管遭受何種不幸,隻要能繼續生存下去,我們就不是失敗者。
無論遭受多大的打擊,不要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而要堅決阻止消極的思想侵蝕你堅強的心,不要陷入不滿的泥潭,變得憂慮、蠻橫或憤世嫉俗。不要與其他失敗的人互相憐惜。不幸的人愛好尋找慰藉,他們希望你和他們一起沉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