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禮晴是一名臨時故宮講解員,所謂臨時就是兼職——暑假兼職。
她每天的生活很規律:早上六點起床,八點上班,下午五點準時下班,不允許加班。
你若問早上六點至八點中間的兩個小時她在做什麼?堵車?不對,六點的北京交通還是很順暢的,她早起洗漱加坐車最多一個小時,那多出來的一個小時呢?哦,不,多出來的三個小時,這又哪兒來的三個小時呢?八點隻是故宮開門的時間,而她真正開始工作基本在十點,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講解員跟遊客一樣也是需要排隊的,不同的是遊客在外麵排隊,他們在小屋裏排隊,排到了你,你才能工作,排不到,隻能等待。
宋禮晴不是個喜歡等待的人,當然她可以選擇早起排在前麵,盡量縮短等待的時間,可是她打聽之後發現隻有早上四點起床才有可能排在前麵,而她最早隻能五點半起,她嚐試了幾次早起排名絲毫沒有靠前,於是她選擇了放棄。為什麼要那麼早起?為什麼要排那麼靠前?因為排在前邊就證明一天可以多帶幾趟遊客,多帶遊客自然收入會多,而像她這種每次排在最後的人,不用想,收入並不可觀,但她告訴自己重要的是體驗,兼職隻是體驗生活的一種方式。
可如果真的重要的隻是體驗,她會嚐試早起去排位嗎?答案很顯然—不會,所以,自欺欺人罷了,在這種特定的條件下,等待——好像也沒有那麼難熬。回到最初的問題,多出來的時間幹嘛呢?看書,當然這也不是在彰顯她多麼有文化有內涵,因為這樣做的不是她一個人,多數在排隊的講解員都在看書,有的想給遊客講的更有趣,更深入一些就會看很多關於故宮的書,而她看的多數是小說。
很奇怪的,在沒有去故宮之前她看的多數是古風小說,很是癡迷的那種,走路,吃飯,睡覺都會看,像是上癮了一樣,一本接一本。可到了這裏之後她突然變了風格,古風小說再也看不進去,更多的是看都市小說,一下子就回到了現實,這讓她很費解,同學告訴她可能是因為她自己對曆史有了一定了解,所以覺得很多都是假的就進入不了作者的設定了,她也隻能笑笑說可能吧,畢竟她連這點可能的原因也想不到。
她對故宮產生興趣也是因為自己曾經看的一部古風小說,從那裏她知道故宮是清朝和明朝兩個朝代的皇宮,具體的故事內容因為看的故事太多已經想不起來了,但是明清時期象征權利地位的皇宮倒是讓她產生了興趣,所以當有這麼個機會可以了解這神秘的宮殿時,她毫不猶豫的報名了,選拔人選期間她還非常緊張,生怕自己錯過這麼好的機會,留下遺憾。
來之前她甚至不知道故宮為什麼叫故宮,故即為舊,她第一次去故宮的時候才驚訝的發現,故宮竟然在天安門的後麵,她被這一發現嚇到了,她從電視上無數次的看到天安門,竟然沒有好奇心去探究天安門後麵到底是什麼?她是何等的白癡才會剛剛發現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