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友誼與成長同行(2)(1 / 2)

信任是孩子成長的動力

冰心說過:“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我和所有的母親一樣,從孩子的吃飽穿暖到他們的成人成才,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我做人的宗旨是:一切都盡心盡力!我對工作如此,對家庭如此,對孩子的培育也如此。我盡心盡力地把孩子培養成了一個獨立的、有誌向的青年。我兒子在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誌願者。現在是瑞典皇家理工學院在讀碩士。我的教育方法就是:信任。我始終堅信:基於信任的教育,才應該是最好的教育。

1.做兒子的啟蒙老師

英國哲學家薩克雷說: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我認為,孩子應該從小教育,養成良好的習慣。常言說得好,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當媽媽的,首先就要教育孩子獨立、自覺、自信。

很多認識我的人都說,你的孩子真聽話,什麼都不用你管,他都可以自己完成。的確,他是一個很獨立,很自覺的孩子。不過,他性格的形成,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我們從小就培養形成的。我還記得:當他2歲的時候,也正是最喜歡玩水的時候,我就教會了他遊泳,也利用他愛玩的天性,引導他自己洗澡,自己拿衣服,自己收拾自己的東西。當他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買了一個鬧鍾,每天早上都是他自己聽著鬧鍾的鈴聲起床,吃早餐,再帶著自己準備好的書包文具上學。讀書這麼多年,我從來沒有叫過孩子起床上學,也從來不曾幫他準備或者檢查過書包,我隻會站在傍邊看著他說:“我知道你肯定準備好了,我相信你一定會是一個老師和媽媽都喜歡的好學生。”。就在一年級,他就已經習慣了:“我要自己完成作業,媽媽要看書,備課;我要自己檢查作業,媽媽說的我最棒,我什麼都會,我什麼都可以做好。”

兒子酷愛足球,在他7歲的時候,正值94年的世界杯,於是我買回來了世界地圖,各國國旗,希望他在看足球的時候,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識,學會認真的去對待每一件事。結果,他不但清楚了解各國國旗,還知道了地理位置,而且連時差都自己弄明白了!一天吃飯時,他突然說:現在羅納爾多正在睡覺!就這樣,他愉快地、輕鬆地就把這些知識學會了。

2.做兒子的知心朋友

要把孩子當做朋友,凡事尊重、信任,不以說教的方式對待孩子,這樣才可以做到真正的了解他,知道他心裏所想,也才能夠在遇到問題時,正確引導他,讓他做出自己的選擇。我常對兒子這樣說:路是自己走出來的,自己學會選擇吧,媽媽隻有告訴你給你引路的權利,沒有替你走路的權利,人生之路還得自己好好把握。因此,我兒子初中、高中的學校,湛江一中,都是他自己選擇的,也是靠他自己的努力考上的。大學的專業,北京郵電大學通信工程,也是自己選擇的,大學畢業後,同時收到了澳洲墨爾本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還有瑞典皇家理工大學等的研究生入學錄取通知,同樣,也是他自己做出了去瑞典讀研的最後決定。一步步這麼走過來,我已經習慣了,信任他。而他也習慣了不辜負父母的信任,凡事都可以自己獨立的去選擇,去完成,並盡量做到最好。另外,我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在我的博客上,有這樣一群特殊的朋友,那就是我兒子的同學們,他們會經常在我的博客上留言,交流,他們常說,我不隻是阿姨,而是他們的好朋友。他們可以跟我無話不說,還可以從我這裏了解到看問題的另一個角度。堅持了好幾年,自然而然地,我學會了怎樣跟現在那些80後的孩子們交流。

3.做兒子的行為榜樣

首先,要孩子做一個善良的人,那麼自己就得不斷完善自己,做好一個善良的人。二十幾年來,孩子看到的都是:媽媽對奶奶的孝順,媽媽總是把奶奶家的事放在首位,凡事都是先考慮他們;奶奶的衣服、鞋子是媽媽買的,奶奶的空調、冰箱壞了,媽媽馬上去買新的。而且他親身感受到的是:家裏總是充滿著歡聲笑語,一家人最開心的,就是坐在一起吃飯,誰都搶著說話。兒子最喜歡問我的,就是,怎麼奶奶總是喜歡你陪她去買菜?為什麼奶奶總是告訴別人:這是我兒媳婦?人家都認識你了,為什麼她還是喜歡那麼說啊?我就會告訴他:因為奶奶開心啊。教育孩子孝順,愛家,無需太多的言語,更不用太多的灌輸大道理,隻需要做給他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