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美滿家庭的橋梁——真摯的情感(1)(1 / 3)

有一種情感叫親情

一種“戒不掉的愛”,如水般靜靜地流淌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悄悄滋養溫暖我們的身體和心靈。她就是親情。

親情是什麼?她是一瞬間內心的觸動,但又往往是徹底的改變,是一種能改變十個月期望的力量,一種能忘卻使命的神奇,是一種渴望平安的永恒。親情是什麼?她是第一次的付出,但,又是永久的付出,是一種可以感受責任,而後卻將責任變為習慣的無私。親情是什麼?她是思念起始,但,又沒有終點,是一種對家的留戀,一種對團圓的渴望。

親情,在你還沒有來到這個世界前就先期而至,並時刻伴隨你渡過慢慢人生征程,等到你無疾而終悄然離開這個世界後,可他依然默默流趟,甚至穿越時空而延續。

不是嗎,嬰兒呱呱墜地,父母含辛茹苦,捧在手上怕凍著,含在嘴裏怕化了。營養奶補鈣劑,不怕買不到,隻怕沒有賣。上學讀書了,學校要挑最好的,老師要選最棒的,為了孩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和謀求好的將來,不惜花費金錢、不怕丟麵子求人。不少父母竟從幼兒園開始便成了陪讀侍從,直至高中畢業上大學。孩子在外讀書,父母省吃儉用盡其所能,不能比別人苦,別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穿,不能比他人差,那會傷著孩子的自尊心;用,自己再苦也要讓孩子手頭寬鬆,不能讓他(她)在同學麵前做不起人。

從小到大,父母、兄弟、姐妹播撒的是血緣親情,老師、同學、同事、朋友傳遞的是友愛親情,夫妻融合的是恩愛親情。有了親情,黑暗中的道路會被照亮;有了親情,生命中的寒冬將充滿溫暖;有了親情,你的人生總會蜂飛蝶舞、蓬勃向上。可在實際生活中,有的人偏偏不懂得珍惜那些無微不至的親情,父母的苦口婆心被當著敵意的管教;朋友的無私關愛誤解為虛情假意;領導的鞭策斧正看成是別有用心。

親情是珍貴的,擁有親情是幸福的,珍惜親情更是難能可貴的。俗話說得好:成家才覺持家苦,養兒方知報母恩。人生短暫,來去匆匆,“子欲孝而親不在,恩欲報而人已去”者常留千古恨!趁年輕、趁現在好好珍惜親情。

在所有的家庭情感中,父母對兒女的愛是最偉大、最無私的。可憐天下父母心,那些關於父母對兒女關愛的事情,總是能夠輕易地觸動我們的心靈;總是能夠讓我們情不自禁的淚流滿麵。

當我們真正經曆了世事的滄桑,真正懂得父母的偉大,想要好好孝敬父母時,也許他們都已經老了;想遊名山大川,也許他們已經走不動了;想吃山珍海味,也許他們的牙齒已經掉光了;想好好聊聊天,也許他們的耳朵聾了。終於一天,上天會悄然無聲地把我們的父母奪走,那時縱有千言萬語,聲聲呼喚,誰還能聽得見;任你淚如泉湧、傷慟欲絕,誰還能感覺到?歲月無情催人老,這是一個多麼嚴峻而殘酷的事實!人生能有幾回孝?珍惜現在,馬上行動吧,當現實成為了過去,機會就會變得越來越少了。

我真想告訴我的朋友,從現在開始孝敬父母吧!多花時間陪他們說說話;多抽時間帶他們旅旅遊,多讓他們臉上綻放笑容,多讓他們內心感到快樂吧!這樣,當他們離去的那一天,我們才不會後悔和遺憾,因為在他們有生之年,我們給予了他們真愛與關懷。

從吃著母親的乳汁離開繈褓,到下地邁開人生的第一步。頭痛腦熱使父母熬著多少不眠之夜,誡讀書找工作更是費盡父母的心血……他們為兒女含心茹苦了大半生,即使兒女已成家立業,他們的牽掛依然不減。回想起來,我們從小到大真的習慣了出門時父母追出來的叮嚀;衣食住行父母那那份固執的關愛和提示;習慣了父母年複一年的操勞與與嗬護……“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想想我們一生中到底有多少時間去孝順父母呢?

也許上學了,父母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照著,而我們全然不明白父母的良苦良苦用心,反倒認為這是天經地義。

也許工作了,開始忙不於社交應酬,千方百計地追求事業成功,就連待在家裏陪父母聊聊天的時間都沒有了。

也許戀愛了,腦海裏全是對方的身影,整天隻知道和心愛的人泡在一起,父母又被冷落了。

也許生子了,還希望父母能幫著自己帶孩子,哪還有時間支顧及父母呢?

而父母的要求實在是微不足道,看著子女生活得幸福,他們就心滿意足了,即使我們很長時間才給他們打一次電話,即使我們很久沒有回家陪他們吃頓飯,他們也不會有半點埋怨。人生能有幾回孝,此時不盡待何時。父母健在時應多盡些孝道,免得一旦父母離去就“想見音容空有淚,欲聞教誨永無聲。”